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谢立君:观音艺术形象的女性化研究

作者:谢立君 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观音形象的女性化转变,是观音信仰中国化的表象特征,其内涵则经历了从神圣性到世俗性的转变。本文就不同时期的观音形象的流变为研究对象,说明观音信仰的中国化。内容共分三部分:

首先,对观音形象的性别探源。本文根据不同时期的观音造像,将观音性别的流变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古印度到魏晋南北朝的滥觞阶段,男性观音形象特征明显,但略显女性特征,神圣性大于世俗性;(二)是隋唐时期的发展阶段,为中性观音,其造像呈女性姿态,神圣性和世俗性各自独立又相互统一;(三)是宋元明清的定型阶段,为女性观音,其造像完全为女性形象,世俗性胜出于神圣性。

其次,探析观音艺术形象的女性化历程。观音形象艺术风格的嬗变过程是伴随着佛教中国化而出现的,女性观音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神圣到世俗的过程,从时间上可分为五个阶段:(一)古印度贵霜时期的观音造型受希腊罗马雕像的影响显得冷峻朴素,具有西方人的特征;(二)佛教东渐初期两汉之际的观音造型保留了健陀罗遗风,仍显男相;(三)随着佛教信仰和佛教造像逐渐顺应民众,男相观音在魏晋南北朝时发生了形象改变,从刚猛彪悍变为清骨秀丽;(四)隋唐时期因国家鼎盛,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达到很高的成就,观音造型亦变得丰满、美丽端庄、潇洒飘逸,丰颊肥体;(五)宋元明清观音造像进一步迎合民众的审美需求,更接近现实生活,更富有人间情调,形象上细目长眉、温儒尔雅、神态庄严、雍容和蔼、头戴宝冠,着意突出女相观音巧静高雅的神圣性和慈祥善良的世俗性两者合一的精神特征。探其内在原因主要是佛教东渐后的民族文化大融合,以及传统中国人的生殖崇拜和观音信仰的内在精神特质等综合性因素,才使观音彻底成为中国人的佛教崇拜偶像,并深入世间。

最后,分析观音艺术形象女性化的成因。作者根据各大寺庙所供奉的右手托一净瓶、左手持一莲花、双脚踩莲花台的观音菩萨造像特征,并结合古印度作为女神的化湿奴之妻吉祥天女手执莲花、站在莲花座上的形象特征,认为观音女性化在古印度佛教中的观音形像已融入不少“外道”的女神特征,这是观音传入中国后的性别演变的渊源基石。

文图 | 惟慈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