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简朴办教,保持场所清净本色。国清讲寺秉承为众生服务的理念,保持本真,国清景区免费对信众和游客开放;开设“一味茶寮”,免费为大众供应茶水,并提供小憩、解乏、静养的场地;素斋几十年来始终保持低价,并上榜《舌尖上的中国》,得到广泛认可。
国清讲寺放生池寺院供图
三是挖掘教义,展示中国元素的当代价值。近年来,国清讲寺成功举办了“两岸三地”佛教天台宗交流大会、“纪念天台宗祖庭国清讲寺建寺1420周年”系列活动,相继出版了《天台三大部》、宋版两种《法华经》《寒山诗》《天台九祖传》《国清百録》《天台山指南》《天台山全志》《天台山历代游记集》《天台山游览志》等经典文献,拍摄了《叩问国清寺》等专题纪录片,参与编辑了《万年钟声》《走进和谐园(1-8)》等一系列宗教文化丛书,并充分发挥天台宗祖庭优势,先后5次赴海内外开展“法脉之旅”活动,加深了天台宗在海内外法子心中的认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2020年以来,浙江佛学院天台宗佛学院还接受台州佛教杂志委托,编印了18期《台州佛教》,挖掘和弘扬天台宗教规教义中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内容。
二
注重生态共存,奉行“节约办教”的崇俭戒奢精神
智者大师在《妙法莲华经玄义》中强调:“一切世间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国清百录·敬礼法第二》中载:“为创寺已来,开治垦伐,田园厨庾,行住运动,凡所侵伤,愿命过归真,将来无对,敬礼常住诸佛。”把生产劳动和修行结合起来,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表征之一。国清讲寺的生态环境保护走在前列,是历代僧众秉承智者大师教诲,长期坚持不懈重视农禅并重、护林护生传统的成果。
一是农禅并重,体悟祖师宗风。国清讲寺始终秉承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矢志不渝地坚持出坡劳作、自给自足,于农田菜圃、果木茶园中体会劳作辛苦、恒念物力维艰,从而产生对粮食的敬畏心。同时,每年多次组织僧众大规模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浙江佛学院天台宗佛学院更是将出坡作为每周固定的实修课程,贯穿教学始终。
出坡劳作心林法师摄
二是护林护生,倡导和合圆融理念。唐代的丰干和尚、寒山和尚,以及现代的唯觉和尚、可明和尚都花费了大量时间,废寝忘食地开展巡山护林工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艰难的大环境下,仍有60多位身强力壮的僧人坚持护林;面对极端天气,全寺僧俗多次进行生产自救,清理巨石沙泥、修筑堤坝、补种树木,将损失减到最低;寺院常年组织护林队巡逻,每年为护林防火投入大量经费;浙江佛学院天台宗佛学院近年来完成周围山林保护区域划定事项,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践行生态文明建设。
隋塔前的稻田寺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