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佛教视角下的财富观

当今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物质上极大丰富,给我们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方便和舒适,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以及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人们都陷入如何得到财富的焦虑之中。世人日日奔波劳碌,只为求碎银几两,当代年轻人入寺烧香在财神殿前长跪不起,口中念念有词的祈祷是钱从四面八方来,人们把求财的愿望诉诸于信仰,那么在佛教信仰中是如何看待财富?如何求得财富呢?又该如何分配所得之财呢?

“无财不足以养道,无德不足以积财”佛教认为钱财是维持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弘法修道的资粮,依靠自己正当的劳动获得的财富是佛教所鼓励的,合理利用自己的财富做布施供养之善行,也是佛经中所提倡的。但不能处心积虑地储存钱财,或是贪求不义之财,佛陀住世时曾说,钱财是身外之物,为五家所共有,一为火烧,二为水漂,三为国王官吏所巧取豪夺,四为强盗土匪所劫夺,五为不肖子孙挥霍殆尽。一个人只知道积聚财富,悭吝不舍,甚至还谋取不义之财,会给自己带来过患。

俗语有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究竟该如何求得财富呢?佛教提倡因果观,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一个人的财富与他前世今生培植的福报如影随形,前生已逝,往者不可追也,今生欲求财宝丰盈之果,就要积极培植福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于父母师僧及一切众生处行善培福,皆可为未来财富之因。除此之外还要有在世间获得财富的技能,佛陀在《杂阿含经》中教诫在家弟子:“始学工巧业,方便积财物”,鼓励弟子学习一技之长,从事不违反国法,亦不违背佛法正当的职业,以合法的手段来获取财富。

求财的根本在于福报的累积,那么该如何合理分配,善用这来之不易的财富呢?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佛陀教诫弟子财富要分为三份来支配,经中说:“一分财宝以充随日,供给所需;一分财宝惠施孤独,以修当福;一分财宝拯济宗亲,往来宾旅”。除了将财富作为自用之外,佛陀认为应当将财富布施给贫穷孤独的人,救济自己的亲朋好友是修福的最好方法。

在《优婆塞戒经·受戒品》中也有教导弟子该如何使用、支配财富的方法,经中云:“受优婆塞戒先学世事,既学通达,如法求财,若得财物,应作四分:一分应供养父母己身妻子眷属,二分应作如法贩转,留余一分藏积俟用”。在家佛教信徒,应当先学会通达世事,如法获得财富。对于自己通过辛苦劳动所得到的财富,应当分作四分来使用:一分用来供养父母妻子的家庭生活;二分用作生产事业的周转资金,以产生更多的财富;还有—分应当积蓄起来,作为不时之需。如何使用财富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我们不应该把财富只用于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当如佛所教,适度受用,善用钱财行上供下施之福田。

结合现实社会的情况,我们还可以把钱财分别用于生活所需、储蓄、投资和慈善,我们的日常生活需要钱财支撑达到一定的物质条件,储蓄能够使我们更从容应对生活所需,合理的投资能让我们的财富得到适当的增长,用于慈善事业的布施,则能使财富真正地发挥最大的价值,依靠布施的功德,可以越度贫穷的苦海,作未来财宝丰盈之果。

作为佛教徒来说,我们可以正当地追求世俗财富,合理地支配使用财富,但身外之财是无常的,更重要的是注重内心的功德法财,《大般涅槃经》有云:“有七圣财,所谓信、戒、惭、愧、多闻、智慧、舍离。”修此七种善法,得究竟解脱的安乐妙果,才是最大的财富。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