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金刚经》中三心不可得的境界是什么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金刚经》中三心不可得的境界是什么

金刚经》讲,一个修行的人要达到三心不可得的境界。三心者,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

这三种心都是人们妄想中的影子。我们坐在禅堂里可以观察一下,一支香下来,我们内心活动的内容是什么?无非是昨天的事、前一念的事,都属于过去心;或是明天的事、下一念的事,这就是未来心;有时肚子饿了、口渴了,想要吃饭喝水,这就是现在心。

所谓心有所住,不是住在过去,就是住在未来,或住在现在。心有所住,就有障碍,就跳不出妄想杂念的圈子。当年六祖大师听人诵《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突然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多么微妙的说法。我们常常看到寺院的方丈室里挂着“应无所住”的条幅,作家们也以此为题来写文章,修行人也以此为要求。达到“应无所住”,我们的心就有大智慧,我们的心就能够超越一切障碍,广大无边,所以这三心就是妄想心,就是修行的大障碍。

过去心就是我们曾经历过的种种事情。当我们坐下来的时候,风花雪月,一切好的和坏的境界都出现在脑海中,就像波涛一样滚滚不息,使我们的心平静不下来。

有时会留恋过去,恐惧过去,诅咒过去,好的就会留恋,坏的就恐惧,对我有损害的就诅咒。有时在想明天,想未来,会有美好的前途,做生意的想发大财,做官的想升大官,做学问的想著书立说,各色人等,都有对未来的安排,这些都是属于未来的心。我们随时都会有饥渴冷暖的情况,饥要吃饭,冷要添衣,渴要喝水,热要荫凉,这都是现在心。

《金刚经》中三心不可得的境界是什么

我们的心总要有个依托,不能住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那到底要住在哪里呢?有依托就有所住,可《金刚经》明明告诉我们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又要生其心,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正因为有这样的矛盾,所以我们就要研究这颗心是不是应该无所住,才能有大智慧,才能超越一切障碍,突破一切局限。为什么心要无所住?

因为客观世界瞬息万变,特别是在今天这个科技文明时代,在科技文明的带动下,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都在瞬息万变。就拿军事来说,在科技文明的推动下,各个国家的军事技术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变化,有些非常落后的国家居然也能够发射卫星,这就是变化。

世间的事变化的速度如闪电雷鸣,快得不得了。如果我们的思想不能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老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那你就永远也跟不上这个不断发展的形势,你所掌握的知识情报永远是昨日的黄花。事物在变化中前进,我们认识事物的智慧不能停留,停留就落后了,停留了就被局限了,停留了就受欺骗了。

境是无住的,心也要无住。一切境无住,就是世间万法无常,万法皆空,万法时时都在变化。

(责任编辑:)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