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香礼佛的意义,或许就在于跪拜的一刹那间,可以让纷乱的心归于宁静,冥冥中与佛有某种感应,令来路清晰,去路明朗,心愿成真。那么礼佛有七种方法,你用的是哪一种呢?
一、我慢礼
一、我慢礼
我慢礼指的是有些人虽然在拜,但并没有多少恭敬心,可能心里还会想着“这是迷信,叩头有啥用?”
但基于“来都来了”“试试再说”“多大点事”,或是看见他人在拜,自己不拜不好意思,这才纳头一拜。
如果我们拜佛的时候,不存恭敬,用一种轻慢的、怀疑的、从众的、侥幸的心理去礼拜,这样拜佛的意义不大,就如憨山大师所说:“拜佛容易敬心难,意不虔诚总是闲,五体虚悬空费力,骷髅磕破也徒然。”
二、求名礼
二、求名礼
“求名礼”也叫“唱和礼”,指的是有些人礼佛,不是为了修行,而是为了名闻利养,借由拜佛这一种形式,获得“精进”、“修行者”之类的“好名声”。
在拜佛看到人时,身轻急礼,别人走了,就身惰心疲,这种拜佛的方式,与其说是修行,不如说是“演戏”与“交易”,也是不值得提倡的。
三、身心礼
三、身心礼
身心礼就是我们常用的基本礼佛方式,就是能身口意三业专注忆念佛的相好及功德,心存殷重感恩地去虔诚礼拜。
四、发智清净礼
四、发智清净礼
在“身心礼”的基础上,如果礼佛者发起真正智慧保持身口意三业清净,即在拜佛时身不去犯杀盗淫;心不去驰求外境;念佛名号时也不犯绮语、恶口等口业,那么以这样一种内外皆清净的身心去礼拜时,就能够观想礼一佛,即是礼一切诸佛,因为诸佛法身本就融通无二,如此礼佛,自然有大功德。
五、遍入法界礼
五、遍入法界礼
在三业清净的基础上,能够观想我身虽未成佛,然而心性从本以来,却是充满法界、不离法界的,因此诸佛不离我心,我心不离诸佛。
而运用这个不离诸佛、充满法界的心去礼拜,那么这种礼也是周遍法界的,这种修行也周遍法界,所得的功德,自然也尽虚空遍法界。
六、正观修诚礼
六、正观修诚礼
所谓“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众生本有佛性,与佛平等,因为随缘染着,这才迷而不显。
这种礼佛方法就要求我们在礼拜佛像的时候,也应该观想自性本具法身佛,恭敬供养,亦即观自心是佛。正如《维摩经》云:“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
七、正观修诚礼
七、正观修诚礼
前面的数种方法虽好,但仍然有“礼拜”这一外相,有“观想”这一心念,而这种方法就是把这种“能礼”与“能观”的执著也放下,无自无他,无相无不相;我与佛平等,凡圣一如,体用不二,这样礼佛,智境合一,内外冥然,念念皆契实相之理。
上面七种礼佛方式中,我慢礼、求名礼是佛教不提倡的,学佛者应尽量避免;身心礼是比较值得推崇的礼敬方法,应常修学;第四、五、六、七种,则是修行人逐渐修证的礼敬方式,应作为修学礼敬的目标去努力,从而逐步向普贤菩萨的大愿靠拢。
正确礼拜佛菩萨,可以带动身口意,虔诚庄严,功德无量;当人的内心充满礼敬、感恩与忏悔,就好像稻穗一样,因为成熟而下垂,而拜佛的意义也就是如此。
来源:五台山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