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又称五毒月
阳气达到强盛的顶峰,天气渐热
细菌容易繁殖,疠疫常常发生
此时又是蝎子、毒蛇、蜈蚣、蟾蜍、壁虎等
民间盛传的“毒物”出没的时期
故有“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之说
由此也产生了悬艾叶、插菖蒲等民俗
并逐步发展成为丰富多彩的端午节文化
佛法对“毒”的理解可不止于此
气候变化和蛇蝎昆虫之毒固然棘手
最能毒害我们身心的却是内心的烦恼
这些烦恼之“毒”迷乱我们的心神
驱使着我们起惑、造业、受苦
一切痛苦莫不由之
因此在这“五毒月”中
我们佛弟子除了随顺大众共祝端午安康
更应该去了解烦恼之毒
并以此为基础,去觉知、断除
收获法身慧命真正的“安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在经论中
“出镜率”最高的贪、嗔、痴三毒吧
贪嗔痴三毒也称三垢、三火。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称为三不善根。《大般涅槃经》云“毒中之毒,不过三毒”,足见其危害之大!
一、贪毒:对一切顺情之境,引取无厌
贪指染着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理活动,《大乘义章》卷五说“于外五欲染爱名贪”就是这个意思。五欲既可以指色等五尘,也有一种说法是财、色、名、食、睡五种欲望。很多人一辈子都是在追求欲望中打滚,从早到晚为生活奔波,忙于积累财富,忙于追求地位,忙于感官享受。凡是顺的境界都起贪爱,非要得到不可,甚至不择手段,做出许多违背法律道德的事情。因此,贪是修学佛法的大敌,是产生一切烦恼的根本,经论中每每将贪列为众多烦恼之首。
二、嗔毒:对一切违情之境,便起忿怒
嗔是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和行为。这也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其作用与贪着顺境相反,嗔是对逆的境界产生愤恨、恼怒的情绪。嗔是修行的大敌,因嗔怒起仇恨心,会引发争斗,对他人或社会危害极大。因而《大智度论》卷十四中说,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其咎最深,也是各种心病中最难治的,故有“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的说法。
三、痴毒:于一切法无所明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
痴是愚痴,又作无明,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众生因无始以来所具之无明,致心性愚昧,迷于事理,由此有人、我之分,产生我执、法执,以及种种烦恼,是非不辨,善恶不分,造作诸多恶业。因此痴为一切烦恼所依,无论贪爱还是嗔恚,乃至一切烦恼的生起,都离不开愚痴。《瑜伽师地论》卷五十五又将随烦恼中覆、诳、谄、昏沉、妄念、散乱、不正知等作为痴的具体表现。而佛教修行的目的正是消灭无明,破除愚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