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僧侣此中转
慈胜寺更详尽的历史很难寻觅,除石碑外没有更多的文字资料留存下来。这里曾经有哪些著名的和尚,曾经有过什麽样的往事,统统不得而知。但有研究者认为,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座寺院曾经是个僧侣中转站。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温县、孟州与黄河南岸的孟津、巩义、荥阳之间的黄河古渡口很多。前几年小浪底搬迁时进行抢救性发掘,在三十多公里长的黄河岸边发现了密密麻麻的栈道、粮仓和码头遗址。
由於最近几十年水位急剧下降,黄河如今几乎失去了运输功能,但在历史上,却为东西交通提供了黄金水道,但同时却也是南北交通的天堑。黄河在孟津冲出峡谷,渐渐收束性情,水流平缓起来,便於建立渡口。黄河通过这些渡口与南北各地联结起来,渡口同时成了黄河上下航行的码头,因此人们习惯上称其为「水旱码头」或「水陆码头」,一些著名的古渡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如今看起来极其偏僻的慈胜寺,在古代却有著巨大的交通优势,站在滔滔黄河边的这些渡口向北看去,慈胜寺就遥遥在望了。说这座寺院因黄河古渡而生,可能并不为过。这里是豫北和豫西之间,甚至是北京与西安之间的交通要道。而在佛教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地图」上,这个寺院的位置也显得很重要。谢公社介绍说,有专家研究认为,从山西五台山到山东泰山,从安阳修定寺到登封少林寺,来来往往的游方僧大多路过慈胜寺,在这里休息、讲授佛法。可以说,这座寺院的特色就是一个游方僧的中转站。或许因为这样的特殊性,从五代(也可能上推到唐代)到宋,再到元明清,黄河北岸的这个寺院历代都得到整修,得以传承到了现在。
著名景观
其中天王殿、大雄殿充分利用力学原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大雄殿体态雄伟、结构精巧、庄重优美。天王殿墙壁上原绘有精美壁画,面积达200平方米,画中各天王威武勇猛,栩栩如生,有脱壁而出之势,这在中原地区保存的元代壁画中绝无仅有。现存大雄殿建筑十分宏伟,相传为鲁班修(殿)王铎写(匾)吴道芝画(壁)堪称三绝。大雄殿前矗立着一尊高大陀罗尼石经幢,建于后晋天福二年,高5.4米,共用17块青石雕刻而成,经幢上刻有经序、伎乐、飞天等,形象逼真,刻工精湛,刀法流畅,姿态华丽生动,乃五代经幢之珍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现为中国仅仅保存完整的两个之一(另一个在北京),十分珍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