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叉难陀(652-710),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人,在武周时新译《华严经》八十卷。所译《十善业道经》是用大乘教理对佛教基本的道德规范“十善”及其报应作较详阐释,有以下特色:
(一)强调“心”在决定行善造恶以及善恶报应中的作用
此经借佛向龙王说法,宣称:
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汝观佛身,从百千亿福德所生,诸相庄严,光明显曜,蔽诸大众。……汝又观此诸大菩萨,妙色严净,一切皆由修集善业福德而生。又诸天龙八部众等大威势者,亦因善业福德所生。今大海中所有众生,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皆由自心种种想念,作身语意诸不善业,是故随业各自受报。汝今当应如是修学,亦令众生了达因果,修习善业。
这是说,众生一切身(行为)、语(语言)、意(思想)三个方面的善和不善(恶的表现,皆是由“心”决定的。“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造善业必有善报,来世有好的轮回,说佛、菩萨乃至天龙八部皆“修集善业福德而生”;相反,造恶业必有恶报,如大海中长相“形色粗鄙,或大或小”的各种鱼鳖物类,皆因“作身语意诸不善业”而得此报应而生。将善恶一切行为看作皆由心、思想决定,反映了大乘佛教重心性修养和心性解脱的特色。
(二)将十善看作是断恶、避免轮回“恶道”的根本“善法”
经文说:
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何等为一?谓于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
是说十善业道,即“离(按:不)杀生、偷盗、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是人、生天者乃至三乘得道的罗汉、菩萨和佛必须修持的“根本”之教,应当时时以此净化自心,“令诸善法念念增长”,断除一切“诸恶”。这里不仅要求在行为中贯彻十善,而且要求“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从思想上断除一切恶念。
(三)详细宣述践行十善的功德和报应
经文对人践行十善将得到的功德和报应作了详细宣述。这里仅择取要点。
十善之一是“离杀生”。经文说,做到这点,即可在十个方面摆脱烦恼:“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心;三、永断一切瞋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按:指善神之类)之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并且在此外加上信众追求的最高目标:达到最高觉悟成佛时,能“得佛随心自在寿命”。
十善之二是“离偷盗”,谓可得十种“可保信法”:“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忧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如果成佛,则“得证清净大菩提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