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可禅师得到达磨禅师的认可后,继续留在达磨祖师的身边,时间长达六年之久。后继承了祖师的衣钵,成为禅宗第二祖。
达磨在东土因缘成熟,“迄九年已,欲西返天竺。乃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盖各言所得乎。’时门人道副对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师曰:‘汝得吾皮。’尼总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閦佛国,一见更不再见。’师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师曰:‘汝得吾骨。’最后慧可,礼拜后依位而立。师曰:‘汝得吾髓。’乃顾慧可而告之曰:‘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辗转嘱累而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当护持。并授汝袈裟,以为法信。各有所表,宜可知矣。’可曰:‘请师指陈。’师曰:‘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后代浇薄,疑虑竞生。云吾西天之人,言汝此方之子,凭何得法以何证之。汝今受此衣法,却后难生,但出此衣并吾法偈,用以表明其化无碍。至吾灭后二百年,衣止不传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说理者多,通理者少。潜符密证,千万有余。汝当阐扬,勿轻未悟。一念回机,便同本得。听吾偈曰: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达磨与慧可,到了五代宋以后,被禅宗追认为:达磨是西天二十八祖,东土初祖;慧可是二十九祖,东土二祖,华夏禅宗第一人。
“师又曰:‘吾有《楞伽经》四卷,亦用付汝。即是如来心地要门,令诸众生开示悟入。吾自到此,凡五度中毒。我常自出而试之,置石石裂。缘吾本离南印来此东土,见赤县神州有大乘气象,遂踰海越漠为法求人,际会未谐如愚若讷。今得汝传,授吾意已终。’”
慧可在达磨禅师身边学法六年,然后才离开嵩山,到各地传法,逐渐远近闻名,前来向他受教的僧俗弟子不断增加。《续高僧传》这样记载自达磨别世后,慧可禅师的弘法情景:“而昔怀嘉誉,传檄邦畿。使夫道俗来仪,请从师范。可乃奋其奇辩,呈其心要。故得言满天下,意非建立。玄籍遐览,未始经心。”
慧可遵照达磨的教导,特别重视阅读和向人讲解《楞伽经》,是弘扬“楞伽禅”的重要人物,在《楞伽师资》中记载为第三祖。《楞伽经》内容最重要的特色是说人人都有与佛一样的本性,称之为“如来藏”或“自性清净心”;教导人们修行应在“心”上下功夫,重视坐禅;只有使受到情欲烦恼染污的心识转变,回归本来的清净寂静状态,才能达到解脱。
慧可依据大乘经典《楞伽经》等经典思想,教导弟子和信众应当在“修道”和“明心”上下功夫。如何“修道”和“明心”呢?他告诉弟子:第一、一切众生都有与佛一样的本性,此即“佛性”(成佛的内在依据),它如同太阳一样,本来是明净的,但因被自身各种欲望烦恼遮盖,不能显现出来;第二、如果“妄念不生,默然静坐”,就可以将烦恼清除,使本来清净的佛性显现,因此提倡坐禅,说没有“一人不因坐禅而成佛者”;第三、不要一味地追求多知多闻和执著语言文字,而应在心性觉悟上下功夫。
在东魏天平(534—537)之初,慧可到邺都(在今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传授达磨禅法。有位叫道恒的僧人,门徒达千人之多,听说慧可传授达磨的禅法,不重经文,也不要求固守坐禅程序,提倡直探心源,遂非之为“魔语”。在慧可说法时,不仅派人前去扰乱,甚至不惜贿赂官府对慧可加以迫害。这样一来,慧可在邺都便待不下去,不得已流离于河北、河南接界一带,与当时被称作化公、廖公、和禅师的人,还有隐遁林野的向居士、林法师等人密切交往,结为朋友,经常一起交流学习佛法的体会和修行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