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禅寺观世音菩萨圣像
观音菩萨的化世因缘
第一:慈心悲愿,倒驾慈航。
在《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记载,菩萨于无量劫前已经成佛,号为“正法明如来”,以慈心悲愿而倒驾慈航,再来娑婆度化有缘众生。在极乐世界辅弼阿弥陀佛,将在阿弥陀佛入灭之后,继承佛位,名为“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其净土名为“众宝普集庄严世界”。观世音菩寻声救苦,但闻其名,获无量福,因而有“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之称赞。由于这个原因,观世音菩萨与苦难众生最能相契,也最能相应,成为众生化解苦难,寻求安宁的依靠。无论在古代还是在当今,观音菩萨已经成为慈悲、端庄、圣洁、祥和的化身。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宣说成佛的法华会上,观音菩萨是八万多位菩萨中首要的十八大菩萨之一,并宣说了至今汉地广泛念诵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其中宣说了观音菩萨不可思议的功德力。《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妙法莲华经》二十八品中的一品,即第二十五品。本品的内容完全是说明观世音菩萨的普门利益。因此往往人们把这一品独立礼诵。世俗有人称之为“观音经”或“普门品”。其实较为详实的称呼应该为《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二:一心称名,离苦解脱。
观世音菩萨是大乘佛教里代表着诸佛的菩提心,拥有慈悲的胸怀,以大悲救度为主要德行的大菩萨。在《普门品》中佛陀告诉无尽意菩萨:“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也就是说,凡是世间的众生遭遇任何苦难或危急,至诚恳切地向菩萨祈求救济之时,纵然百千万亿众生同时祈求,观世音菩萨也会同时分身化现,寻声救度,引领我们脱离世间苦厄。由此可见,观世音菩萨与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有甚深的因缘。
第三:三轮示现,普门救度。
《普门品》中说:“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在这里无尽意菩萨向世尊提出了三个问题:
(1)观世音菩萨何缘游此娑婆世界?此为菩萨的身轮。
(2)观世音菩萨是如何为众生演说妙法的?此为菩萨的口轮。
(3)观世音菩萨以何种方法利益众生?此为菩萨的意轮。
身口意三者,在众生位上,叫做三业。三业造作而牵引众生在六道中轮回;但在佛菩萨的果位上,则被称为三轮。“三轮”齐转,便能摧毁众生的无明烦恼,使其离苦得乐!
从极乐世界来此娑婆世界,是显示观世音菩萨的身轮。从世俗的眼光看,菩萨当然是离开了极乐世界而来娑婆。但以佛法的观点看,观世音菩萨并没有离开极乐世界,仍在阿弥陀佛的身边辅助度化众生,不动本际来游娑婆世界及十方世界,所谓“千江有水千江月”,什么地方的众生机缘成熟了,菩萨即现身到什么地方度化。观世音菩萨为了拔除各种不同根性及类别的众生的苦难,化身人间。据经典记录就有三十二种之多。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该以什么身得度,观世音菩萨即现什么身来给这一类的众生说法。其实经典所说的三十二身,何止是三十二身?观世音菩萨既然有度脱百千万亿众生的能力,自然也有同时化现百千万亿不同身份的能力了。所谓“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做度人舟”,此为观世音菩萨身轮不思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