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佛学常识 >

唐代道宣律师用三点缘由概括“结夏安居”

结夏安居,指依古印度佛制规定在夏季的三个月中,僧众安住一处,专精办道,为僧团的重要制度。安居制度于佛教而言契理契机,之所以被视为僧人的必修功课和僧团的必修制度,用唐代道宣律师讲述的三点缘由来概括,即:“无事游行,妨废道业”“损伤物命,违慈实深”“所为即非,招世讥谤”。

无事游行 妨废道业

僧人以修行为正业,安居无疑能够争取更多修习佛法的时间,这样定时定量的修行对僧人提高自身的修为有莫大帮助。正因为此,安居并不只拘泥于夏雨季,凡是定时定量为某种目的的精进修行等,皆可称为安居。因此,佛教传入中国后,中国僧人不仅继承了结夏安居,还发展出来结冬安居。

损伤物命 违慈实深

安居之所以能够纳入到佛教的戒律里,还在于其与佛教的慈悲精神相契合。春生夏长,夏季是生命旺盛的季节,草木繁茂、虫蚁众多。安居则是为了避免因出行而对其他生命造成伤害。安居一处,潜心修道,正体现出佛教的护生惜生理念,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所为即非 招世讥谤

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不仅是出世间的宗教,注重僧人自身的修行解脱,同时也是入世间的宗教。所谓佛法在世间,僧人也致力于向世人弘扬佛法,发挥佛教化世导俗的正面作用。而僧人只有如法如律地修行,提升僧人的整体形象和修为,都能够从内心感化世人,令人信服。

僧人安居的时间、场所、仪式、修学、请假等事项都有较为严格的戒律规定,而这些戒律的宗旨是为了僧人静心修习、以求证悟。俗语说“心静自然凉”,僧人若能真正做到静心修学,自然会提升自身的修为,并向大众展现出僧伽应有的清净形象,传递佛法、净化心灵,使更多在繁忙生活中的众人保持本心,在炎炎夏日里也能够不燥不热、清凉自在。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