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佛学常识 >

“电子木鱼”爆火出圈,敲敲真能“攒功德”吗

如果人能够按照一定的法则支配围绕自己的情境中的一切,或命运常向人们显示善意的话,那么人们决不会去相信迷信。然而,人们常常陷入法则全然不起作用的各种困难之中……因此在希望和恐怖之间痛苦地动摇着。所以,人在大多数情况下,往往显示出随便信奉某种东西的倾向。

从佛教角度来看,“诸行无常”是宇宙人生颠扑不破的真相。无常,并不等于“随机偶然”,而是符合“因缘因果”的规律,但众生智慧不足,看不透无常现象背后甚深微细的因缘及因果关系,因此一厢情愿地活在对“恒常”“确定性”“掌控感”的执著里,排斥、不接纳“无常”“不确定性”“失控感”。

一旦事与愿违,内心便容易陷入不安、焦虑、恐惧。此时,自然会产生“信仰”的需求,找到一种确定的寄托或是庇佑,令踏实心安。哪怕这种信仰只是毫无根据的迷信,也能起到暂时转移焦点、缓解焦虑的作用。

所以,这些层出不穷的“日常迷信”,是人的自然心理状态和需求,无可厚非。

敲电子木鱼有功德否

有人会好奇,敲电子木鱼是否真的有功德?跟敲传统木鱼相比,有何差别?

那不妨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什么是功德;如何获得功德;敲木鱼/电子木鱼,与获得功德是怎样的关系。

何为功德?如何获得?

我们在赞叹他人善举时,会说“功德无量”,但究竟何为功德,却未必有明确的认识。《六祖坛经》中惠能大师清晰说明了功德的内涵及修行要领: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真实妙用。名为功德。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

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有过。

可见,功德是向内见到自性,并生种种真实妙用,自利利他的同时不为世法所染。若以无明、执著的心,修布施、供养等善行,获得的只是福德,而非功德。正如达摩祖师对梁武帝所说:“人天小果,有漏之因。”

(责任编辑:)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