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佛学常识 >

“信佛只要心诚,并不一定要皈依”,这种想法对吗?

不少人对于皈依三宝存在一些疑问和误解,今天就让我们选取其中比较典型的几个加以回答:

01信佛只要心诚,何必一定要皈依?

这种观念乍听似乎有些道理,实则不合要求。比如我们去求学,必定是按照学年学程逐级晋升的:最初进小学,先要注册学籍,进中学与大学,除了注册,还得举行考试,看其是否有此求学的能力。但是不进小学便想取得大学文凭,乃至取得博士的学位,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学佛应从皈依三宝着手。

佛弟子的修学的进阶,是以所受戒别的层次而定:皈依三宝是最先的基层,往上还有五戒、八戒、十戒、比丘比丘尼戒、菩萨戒,而一切戒皆以皈依三宝为根本。皈依三宝既是入佛信佛的第一步,佛教不舍一切众生,所以对请求皈依者的尺度也放得特别宽大:六道众生,除了地狱之中的受苦太大、太多,无暇皈依三宝之外,其余的不论人、天、神、鬼、畜,只要发心皈依,佛教无不接受。这也正像凡是学龄已届的儿童,不论贫富贵贱、智愚俊丑,不假入学的甄别,一律可以接受义务教育。如要再进一步,就要讲求资质的拣择了。

02我已经具备了自学佛法的能力,还需要皈依吗?

有的人因为文化程度较高,自己可以阅读三藏典籍,直接向佛经之中探求成佛之道,便认为不必皈依,也同样可以得到学佛的受用。这在理上似乎可以通融,但从事相的规制上说,那就错误了。佛经是由佛陀所说(也有佛弟子们所说而得到佛陀认可的),再由佛的出家弟子们结集成编,传之后世;如说只知佛经,而忽略了说法的佛宝和流传法宝的僧宝,充其量只是皈依了法宝,这是忘恩的行为!佛教虽以法宝为主,解脱之道皆由法宝之中流出,但是法宝的产生必须佛宝与僧宝为之完成,所以三宝是不能分开的。既然对佛教义理能够心悦诚服地信受,为何不通过三皈依来正式踏上修学之路呢?

03可以只皈依三宝中的佛宝和法宝,而不皈依僧宝吗?

只对法宝信受奉行而忽略佛宝和僧宝是不行的,如果只信奉佛法,而不礼僧宝,也不可以。所谓僧宝,是指正在修学佛法,并且协助他人修学佛法,护持众生修学佛法的人,包括菩萨、罗汉以及凡夫僧尼。可是圣僧的菩萨与罗汉,凡夫见到也不认识;凡夫所接触的多半是凡夫僧,因此以人间的比丘、比丘尼为僧宝的中心。

释尊涅槃之后,若无历代祖师的传承,我们又如何能够在佛陀入灭两千多年后有幸得遇圣教呢?正所谓“法赖僧弘”,倘无僧宝的住持,佛法虽广大精微,也不能饶益世间了。更何况,是释迦世尊金口亲宣、三藏典籍明文指示让我们礼敬、皈依、供养、护持僧宝,我们却拒不遵循,这对佛法二宝能称得上皈依吗?

僧宝是老师,法宝是教材,佛宝是发明及发现教材的过来人,唯有三宝齐备,才是完整的佛教。仅信三宝之中的佛宝,那和盲目地迷信神鬼无异;仅信三宝中的法宝,则和一般的学者研究学问无异;仅信僧宝,则和普通人认干爹、拜干娘相似,那就不是佛教。如果在三宝之中选择其一或其二进行“皈依”,便是强予三宝分家,便破坏了佛法。一个违背佛法而又破坏佛法的人,仍能得到学佛的善果,那是不可能的。

04皈依只是一个仪式,形式大于内容,并不那么重要?

受皈依既是形式上的问题,更是心性上的问题。受皈依时,不仅口中念着,身体拜着,心里还得想着。而且主要还是在于心的领受——纳受三皈戒体,戒体须由已先受了三皈戒的人,师师相传,这是法统的一脉相承。由此可知,求受三皈依的庄严性和重要性了。

如果不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当然也可以学佛,佛教不会把未皈依三宝的人指为魔鬼;但是未经皈依三宝仪式的人,在心理上必定有所推托、踌躇、迟疑,日常生活中的懈怠、放逸、邪淫、妄语等恶习也难以克服,他们会原谅自己,更不会防范于未然。如果皈依三宝后,自己会做自我约束和警策,也会受到同修及师僧等善知识的鼓励、督促、规劝,所以,在人格的升华,道心的增长,修持的努力等各方面都会进入正轨。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