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怛洛迦,为梵文,山名,又作补陀落伽、普陀落伽、布呾洛迦等。据《慧苑音义》载:“补怛洛迦山,此翻为小花树山。谓此山中多有小白花树,其花甚香,香气远及也。”因为山上开小白花,所以就叫补怛洛迦山。观音菩萨所住的宫殿就在这座山上。
作为观音菩萨的应化道场,南印度海边的补怛洛迦山曾经长期是印度大乘佛教的圣山。《华严经》中记载了此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象、道场特色、菩萨形貌与品格等多种元素,基本呈现了观音道场信仰的主体内容。
据《八十华严》载:“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迦。彼有菩萨,名观自在。……海上有山多圣贤,众宝所成极清净,华果树林皆遍满,泉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及“(善财童子)渐次游行,至于彼山,处处求觅此大菩萨。见其西面岩谷之中,泉流萦映,树林蓊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观自在菩萨于金刚宝石上结跏趺坐,无量菩萨皆坐宝石,恭敬围绕,而为宣说大慈悲法,令其摄受一切众生。”
唐代玄奘法师曾经游历到这座山的附近地区。他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当地人的诉说,在《大唐西域记》中对此做了比较详细的记述:“国南滨海有秣剌耶山。……秣剌耶山东有布呾洛迦山。山径危险,岩谷敧倾。山顶有池,其水澄镜,流出大河,周流绕山二十匝入南海。池侧有石天宫,观自在菩萨往来游舍。其有愿见菩萨者,不顾身命,厉水登山,忘其艰险,能达之者盖亦寡矣。而山下居人祈心请见,或作自在天形,或为涂灰外道,慰喻其人,果遂其愿。”
根据玄奘法师的这个记载,补陀洛迦山位于南印度哥摩林岬附近。现代学者认为,《华严经》和玄奘所记载的这座山就是现在印度西高止山南段,秣剌耶山以东的巴波那桑(Pā p anāsam)山,位于提讷弗利(Tinnevelly)县境内,北纬8度43分,东经77度22分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