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佛学常识 >

争还是不争,佛教是如何看待“争取”的

二、对人还是对已

站在自身的角度,与他人有利益冲突时,不争,舍弃自己的利益,成就他人,这就修行,不争、吃亏皆是醍醐甘露;站在他人的角度,如果不争会助长他人贪心,自身发大慈悲心,为度他人,可以争,但要以智慧观察因缘时机,以免未度他人,先助长自己的贪心和嗔心。

三、不同因缘不同选择

佛子心怀慈悲,但并非软弱无能,慈悲显现,行有多门。若为度化他人,应视根机不同而应以不同方式。有时忍让不争,是为慈悲感化;有时为了大义,舍身不辞,又极力争取。何时争,何时不争,要以智慧观察,先观己心,降伏己心,再辨外境,示度他人。

总之,佛弟子在世俗生活中要善观已心、善观因缘,当争则争,争也无争。


来源:南普陀寺

(责任编辑:印月)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