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人还是对已
站在自身的角度,与他人有利益冲突时,不争,舍弃自己的利益,成就他人,这就修行,不争、吃亏皆是醍醐甘露;站在他人的角度,如果不争会助长他人贪心,自身发大慈悲心,为度他人,可以争,但要以智慧观察因缘时机,以免未度他人,先助长自己的贪心和嗔心。
三、不同因缘不同选择
佛子心怀慈悲,但并非软弱无能,慈悲显现,行有多门。若为度化他人,应视根机不同而应以不同方式。有时忍让不争,是为慈悲感化;有时为了大义,舍身不辞,又极力争取。何时争,何时不争,要以智慧观察,先观己心,降伏己心,再辨外境,示度他人。
总之,佛弟子在世俗生活中要善观已心、善观因缘,当争则争,争也无争。
来源:南普陀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