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寺院是三宝所在的清净圣地,也是佛弟子修福积福的依凭。进入寺院,应心存尊重,念念恭敬。恭敬心是修行的关键,存一分恭敬,即有一分功德。如果来到寺院,只是轻慢随意地四处转转,就无法获得法益。走进寺院时,需要注意一定的礼仪规范,以下九个问题特别值得注意:
一、衣着要整洁有礼。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与领导、客户或重要的朋友见面,都不会在穿着上过分随便。入寺礼佛,更不宜简慢,不能只穿背心、短裤、打赤膊、穿拖鞋。也不应穿得过分华丽,而要以整齐、清洁、朴素为主,这样一来,心境也更容易安定下来。
二、入寺不能高声喧哗,嬉笑打闹,特别是举行各类佛教仪式的时候更需注意,不应打扰到正在专心念诵的修行人。在殿堂中,还要避免长时间讨论世俗事,谈生意,讲八卦等。
三、未经寺内执事人员允许,不可随便进入僧人寮房(宿舍)等地方。
四、入寺礼佛,要清净身心,多起慈念。不应将荤腥肉食带入寺院,也不应在寺院中饮酒、抽烟,或者食用气味过于浓烈的食物。
五、僧尼出家后一律以释为姓,不用俗名。如果需要询问出家人的名字,可问:“法师(师父)德号上下?” 以恭敬故,不应直接称名。
六、称呼出家人可称“师父”、“法师”等。向外人提及师父时,习惯上是在他们的职事后加“师”字,如当家师、维那师、知客师等。如需书写,不应写成“师傅”,而要写“师父”。
七、日常向出家人打招呼时,不要握手,而应采用佛教的礼节——双手合十,表示礼敬。
八、寺院的钟、鼓等法器,是做法事或者集众专用的,不可随意私自敲击。
九、在寺院斋堂用斋,要整齐有序。斋前斋后,均应随众念诵,若不会念,也可双手合十聆听。需要加菜时不应出声,而要以手势示意。饭菜吃多少加多少,不可浪费。这些礼节表面看来繁琐,其实蕴含着佛教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优秀传统,可以培养我们感恩他人付出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