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资讯报道 >

国家非遗北武当庙寺庙音乐 —— 多民族音乐文化交融的见证


北武当庙寺庙音乐是我国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音乐学的价值。

历史上,北武当庙寺庙音乐主要是通过历代僧人唱念演奏传承至今,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延续下来。北武当庙寺庙音乐的记谱方式很特别,“文乐”的唱谱是用古代工尺谱的记谱方法记录;而“武乐”则是用古代“渣渣子”的记谱方法记录。“渣渣子”起源于佛教音乐,是古代“工尺谱”之外的记谱方式,用来记录佛教音乐(打击乐)乐曲的节奏、音符、使用法器的种类,它采用“竖行”记谱方式,用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法器,以符号的距离远近表示时值的长短。由于工尺谱只记录乐曲中的音阶,而“渣渣子”可以记录乐曲中的节拍时值长短,因此“渣渣子”与工尺谱结合,既有音阶又有音符,就可以构成基本的乐谱,与现在的简谱或五线谱非常接近。“渣渣子”以独特而自成体系的记谱方式记录了历史悠久的北武当庙寺庙音乐,对研究佛教音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北武当庙寺庙音乐对于研究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北方各民族文化艺术交流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北武当庙的庙会活动以佛教为主体,在庙会时期,周边各民族的信众都来参加,因此北武当庙的庙会活动本身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宗教艺术交流融合的平台,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元素都生动反映在北武当庙寺庙音乐之中,而且由于在不同地区演唱,其唱词兼具各种语言文字。北武当庙寺庙音乐对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各民族的音乐文化都有记载,不但对于民族音乐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从音乐文化的层面生动展示了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



北武当庙寺庙音乐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不过在保护和传承方面也面临着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的问题。一是曲谱的收集整理。北武当庙原存工尺谱记载的声乐谱有八百余首,渣渣子(打击乐谱)

三百多首,但是现今遗失得比较严重,即使在《中国民族音乐集成·宁夏卷》中也少有记载,因此急需尽快收集整理。二是音乐过去主要采用“口传心授”作为传承的主要方式,传承方式较为单一,随着一些颇有造诣的寺庙音乐演奏者有的因为年事已高而退出前台,有的相继离世,很多需要传授者具体讲解的演奏技巧和对音乐的理解无法及时传承。尤其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渣渣子”的记谱方法,掌握的人本来就很少,更是亟待保护和传承。

近年来,随着北武当庙寺庙音乐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社会各界积极投入保护和传承的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北武当庙寺庙音乐的保护与传承,一是要采用现代记录方式,对音乐演奏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记录;二是要借助社会力量,请高校科研机构的音乐专业人士对相关音乐资料(尤其是仪式音乐)进行整理、挖掘,形成适合现代音乐形态表述的音乐形态,以便于传播和理解;三是要扩大演出范围,增强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使之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从而真正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责任编辑:勉淳)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