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资讯报道 > 社会观察 > 正文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曹洞佛学院 | 暗夜灯塔:抗战危局中的民族觉醒与重回世界中心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马勇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曹洞佛学院导师。教授激情澎湃地讲述中华民族抗战的历史,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日战争的胜利,强调民族精神的重构与觉醒。抗日战争不仅是一场反侵略战争,更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体现。马勇教授的演讲将学员们带回到烽火连天的岁月中,大家的灵魂得到了深刻的洗礼,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了信心。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炮火,

不仅炸开了沈阳的城门,

更撕裂了一个古老民族的迷梦。


“伪满洲国的闹剧

在日军的刺刀下上演,

华北在“特殊化的名义下逐渐变色,

中华民族遭遇了自鸦片战争以来

最严峻的生存危机。



从东北义勇军的自发抵抗

到“西安事变的政治转折,

从卢沟桥的枪声到

太平洋战争的国际变局,

十四年的抗日战争

不仅是一场反侵略斗争,

更是一次民族精神的重构历程。


在血与火的淬炼中,

中国人的国家观念、国际意识

和民族自信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这种精神层面的觉醒,

或许比战场上的胜负

更为深远地影响了中国的命运。



抗战前的中国,

普通百姓的忠诚仅限于家族和地方,

对“国家”的概念模糊不清。

这种民众与国家间的疏离,

九·一八事变后开始发生变化。


北平学生走上街头呼喊着: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这些自发的行动背后,

是现代民族意识的觉醒。



1936年12月,

张学良、杨虎城扣留蒋介石,

以兵谏的方式逼迫国民政府

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标志着“救亡图存已成为

超越党派和阶层的统一共识。



“七七事变后的全面抗战,

将民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推向了新的高度。

国民政府发表了

“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

抗战宣言,

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发动群众,

知识精英在西迁途中坚持文化抗战,

中华民族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凝聚力。


西南联大的教授们

在茅草屋里坚持学术研究,

梁思成、林徽因

在贫病交加中仍然保护着

祖国的建筑遗产。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意外地为中国提供了

重构国际地位的契机。

中国在独自抵抗日本侵略四年后,

成为“反法西斯同盟的重要成员。

开罗会议的受邀参加,

象征着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

得到了国际认可

极大地提振了民族自信心。



更为重要的是,

通过参与国际事务,

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质的飞跃:

天下观念到对现代国际关系认知,

从被动挨打到主动寻求大国地位,

这种心理转变在1942年

中国宣布废除不平等条约

达到高潮。


抗日战争使“中国

从一个“地理概念”转变为

具有明确主权意识和国际人格的

“现代国家



2025年,

当我们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时,

回望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

最为珍贵的遗产是

在危机中重构的“民族精神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再次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抗战胜利的历史启示我们:

一个民族真正强大,

是全体民众对“国家命运共同体

认同与担当,

是在开放包容中保持文化自信,

是在危机时刻体现出的团结与坚韧。



“抗战精神”犹如暗夜中的灯塔,

既照亮了艰辛的救国存亡之路,

也为今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提供了精神的力量。

  

  

  

—来源:曹洞佛学院— 

(责任编辑:勉淳)

专题

农历七月十五 佛欢喜日

农历七月十五 佛欢喜日

佛欢喜日、盂兰盆节: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佛欢喜日”或“僧自恣日”,是大众夏安居九十日清净守护、实践戒法的圆满之日,所有僧众会将修行体悟向佛陀一一报告,诸佛菩萨见弟子道业有成,感到欣慰和欢喜,安居到此结束。

农历七月十三 大势至菩萨圣诞日

农历七月十三 大势至菩萨圣诞日

2018年8月23日(周四),农历七月十三,恭迎大势至菩萨圣诞日。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者,与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合称为“西方三圣”。

农历六月十九 观音菩萨成道日

农历六月十九 观音菩萨成道日

观音菩萨以大悲救度为主要的德行,但是蕴藏于大悲之后的,乃是无边的大智,所以在中国佛教界最为流行的《般若心经》,即由观世音菩萨所宣讲,所谓:“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即是最好的表现。

农历六月初三 韦驮普萨圣诞

农历六月初三 韦驮普萨圣诞

农历六月初三,是韦驮菩萨圣诞纪念日。韦驮菩萨,又称韦驮天,原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天神,为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后来归化为佛教的护法天神,是佛教中护法金刚力士的代表之一。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