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像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法名演音,号弘一。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擅长书画篆刻,工诗词,于西洋音乐、话剧造诣颇高。1918年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翌年于灵隐寺受具足戒,其在嘉兴精严讲寺,温州庆福寺、江心寺等寺院曾留下足迹。弘一法师平生以弘扬南山律宗为己任,曾创设南山律学院,被尊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是近代中国律学宗匠、艺术修养极高的大师,也是一位爱国爱教的高僧。
杭州虎跑定慧寺旧照
谱写抗日歌曲
1937年5月,弘一大师卓锡厦门万寿岩。时逢厦门市筹办第一届运动会,会前,筹委会特地函请弘一大师为运动会会歌作词谱曲。当时的中国,日寇侵占东三省,正阴谋发起全面侵华战争。弘一大师目击时艰,慨然应允,为鼓舞厦门体育健儿,谱写了一曲庄严慷慨,催人奋起赴敌的战歌。
丰子恺誊录弘一大师作《厦门第一届运动大会歌》
1937年5月13日厦门《华侨日报夕刊》刊登了弘一大师创作的这首《厦门第一届运动会会歌》:“禾山苍苍,鹭水荡荡,国旗遍飘扬!健儿身手,各显所长,大家图自强。你看那,外来敌,多么狓猖!请大家想想,请大家想想,切莫再彷徨。请大家在领袖领导下,把国事担当。到那时,饮黄龙,为民族争光;到那时,饮黄龙,为民族争光!”
舍身殉教的决心
1937年8月,弘一法师应青岛湛山寺倓虚法师之请讲律,时日寇大举侵华,弘一法师手书“殉教”横幅以明志,并题记:“曩居南闽净峰,不避乡匪之难;今居东齐湛山,复值倭寇之警。为护佛门而舍身命,大义所在,何可辞耶?”其面对战火舍身护教的决心跃然纸上。9月,法师讲律结束,返厦门,又题其室为“殉教堂”。彼时,日军逼近厦门,众多友人劝说大师尽快内避,而弘一法师态度却非常坚定,表示“为护法故,不怕枪弹”,“余誓不移动,愿为厦门诸寺院护法,共其存亡”。
弘一法师手书“殉教”
弘一法师信札:余誓不移动,愿为厦门诸寺院护法,共其存亡
弘一大师曾多次向友人表明舍身殉教的心迹,他在1939年致友人郑健魂、穆犍莲等信中说:“对付敌难,舍身殉教,朽人于四年前已有决心。曾与传贯师等言及。古诗云:‘莫嫌老圃秋容淡,犹有黄花晚节香。’吾人一生之中,晚节最为要紧,愿与仁等共勉之也。亭亭菊一枝,高标矗劲节。云何色殷红,殉教应流血!”表现出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与护教决心。
弘一法师手书《为红菊花说偈》
念佛不忘救国
弘一法师遗像(丰子恺绘)
抗战爆发后,弘一大师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的口号。当时凡有求其书法者,弘一大师辄报以“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的字幅,宣传救国思想。
念佛不忘救国
救国必须念佛
弘一法师还教育僧众:“吾人所食为中华之粟,所饮乃温陵之水,身为佛子,于此之时,不能共纾国难于万一,为我佛如来张点体面,自揣尚不如一只狗子!狗子尚能为主守门,吾人一无所用,而犹腼颜受食,何能无愧于心?”他号召僧众:“我们佛教徒,同属国民一分子,爱国之心当不后人,捍卫国家,本是国民天职,佛教徒概莫能外。”在弘一法师的号召下,泉州晋江当地的僧众团结起来,组织了“晋江县佛教徒战时救护队”,救死扶伤,战时的救护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1938年,抗战尚初,弘一大师就写下“最后之胜利”,预言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必将取得“最后之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