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佛教故事 >

追忆民国四大高僧的节俭惜福事迹

上联是“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他哥哥时常教他念这句子,念熟了,以后凡穿衣或饮食,都十分注意,就是一粒米饭,也不敢随意糟掉。

崇俭的家庭教育,深深地印在他脑里。后来年纪大了,也没有一时不爱惜衣食。

他出家后脚上穿的一双黄鞋子,还是1920年在杭州时,一位打念佛七的出家人送给他的。他每晚用的棉被面子,还是出家以前所用的。他有一把洋伞,是1911年买的。

他说: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好享受三分。

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因为“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所说‘乐极生悲’,就是这意思啊!”

03·太虚大师

“出家人必须能节俭,乃能安其淡泊之生活”

太虚大师曾为雪窦寺定四字寺训,即“俭勤诚公”,以勉励众人身体力行。其中第一字即为“俭”。俭,即节俭。去除奢靡的浪费,作为恰当的用度,即是节俭;出家人必须能节俭,乃能安其淡泊之生活。

雪窦山简称雪山,雪山是世尊修苦行之处,若能在此住一年半载的,必是能节省用度,俭朴知足之人。沩山大师警策文云:“少求俭用,免逼迫于心田;知足除贪,播馨香于异地。”

省俭乃能除贪;希望由诸位实行节俭,影响到本寺大众,再远应诸方,实行俭德。能如此,则可挽救现时奢侈之风,而济民困国穷之难矣!(《海潮音》十六卷四期)

04·虚云老和尚

“这是粮食啊!只可以吃,不可以糟蹋呀”


虚云老和尚晚年所处的云居山地势很高,海拔1100多米。冬天气候很冷,低至零下十七、八度。收藏在地窖里的红薯,经不起寒冷的空气,皮都发黑了,煮熟后吃起来很苦。

有一次,绍云法师和齐贤法师一起在老和尚那里吃稀饭,吃到了那种又苦又涩的红薯皮,便拣出来放在桌边上。

老和尚看到时默不作声,待吃过稀饭后,他老人家却一声不响地把那些红薯皮捡起来都吃掉了。当时俩人目睹那情景,心里感到很惭愧、很难过。从此以后,再也不敢不吃红薯皮了。

事后,问他说:“您老人家都这么大年纪了,而那些红薯皮好苦啊!你怎么还吃得下去呢?”老和尚叹了一口气,对我们说:“这是粮食啊!只可以吃,不可以糟塌呀。”

他经常训诫我们年青的一代说:“你们要惜福啊!”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出家人福气太大了,生活上,衣、食、住、行各方面比过去不知道充裕了多少倍。因而,我们要更加注意惜福。

古德说:“道高龙虎敬,德重鬼神钦。”老和尚在云居山,不但时常上堂为大众师父讲开示,更在种种生活细节中以实际行动来以身作则,教育大众。现在我们回想起来,真是感到惭愧万分。所以说善知识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我们后人的榜样。

《关于崇俭戒奢的共同倡议》

(责任编辑:)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