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可大师(487-593),俗姓姬,虎牢(又作武牢,今河南成皋县西北)人。他年少时学习儒学,博览群书,对老庄易学亦有所研究。出家以后,精研三藏法典,大约四十岁时,得知天竺沙门菩提达摩在嵩洛(今河南嵩山、洛阳)游化,即礼他为师。慧可拜达摩为师后,苦心学习了六年,精心研习了大乘佛法的要旨。在达摩祖师圆寂后,他在黄河近边一带隐姓埋名、韬光晦迹,但因早年已驰名中原内外,许多仁人志士慕名前来求知问道,他只得应机说法,为众人开示心要,一时道誉甚广,为人尊崇。
01为弘佛法降凡间
北魏孝明帝年间,在虎牢关下,有一户姬姓人家,全家都是道教的虔诚信徒,姬老爷年过不惑仍然无子嗣,于是四处求医问道,祈望天降麟儿。或许是他的诚心感动了上天,亦或是医药的特殊功效,他最终如愿以偿,夫人顺利受孕。孩子出生的那一天,屋内闪出一道青光,光亮无比,当时吓得众人瞠目结舌。但姬老爷却兴奋不已,暗自思忖:“以后看书省油了。”于是给孩子取名为“神光”。
禅宗二祖慧可大师像
据文献记载,神光自幼志气不凡,为人旷达,博闻强记,广涉儒书,尤精《诗》、《易》,喜好游山玩水,而对持家立业不感兴趣。神光长大之后,随父母信了道教,他天资颖慧,无论是儒家经典还是道家藏经都能一览无遗,更精通易理玄学,渐渐地这些知识已经无法满足聪慧好学的神光了。后来接触了佛典,神光深感“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于是便栖心佛理,超然物外,怡然自得,并产生了出家的念头。父母见其志气不可改移,便听许他出家。于是他来到洛阳龙门香山,跟随宝静禅师学佛,不久又到永穆寺受具足戒。随后,神光遍游各地讲堂,学习大乘佛教、小乘佛教的教义。经过多年的学习,神光对经教有了充分的认识,但对个人的生死大事仍然不得而解。
02断臂求法,礼拜菩提达摩为师
神光听说少林寺来了一位天竺高僧,精通大乘佛法,以“壁观”为修行法门,就坐在嵩山五乳峰的一个山洞里。于是,他便辞别了宝静禅师,前往少室山,来到达摩祖师面壁的地方,朝夕服侍。刚开始时,达摩祖师只顾面壁打坐,根本不理睬他,更谈不上有什么教诲。但是,神光并不气馁,内心反而愈发恭敬和虔诚。他不断地用古德“为法忘躯”的精神激励自己:“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就这样,他每天从早到晚,一直呆在洞外,丝毫不敢懈怠。直到有一年腊月初九的晚上,天气陡然变冷,寒风刺骨,并下起了鹅毛大雪。神光依旧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天快亮的时候,积雪居然没过了他的膝盖。
这时,达摩祖师才慢慢地回过头来,看了他一眼,心生怜悯地问道:“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
神光流着眼泪,悲伤地回答道:“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达摩祖师道:“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即是说,诸佛所开示的无上妙道,须累劫精进勤苦地修行,行常人所不能行,忍常人所不能忍,方可证得。岂能是小德小智、轻心慢心的人所能证得?若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来希求一乘大法,只能是痴人说梦,徒自勤苦,不会有结果的。
达摩洞前的“默玄处”石坊
听了达摩大师的教诲和勉励,为了表达自己求法的决心,神光拿起锋利的刀子“咔嚓”一下砍断了自己的左臂,并把它放到达摩的面前,一时间鲜血染红了雪地。达摩祖师被神光的决心和虔诚所感动,知道他是个法器,便说:“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即是说,诸佛最初求道的时候,都是不惜生命,为法忘躯。而今你为了求法,在我跟前,也效法诸佛,砍断自己的手臂,这样求法,必定能成。接着,达摩祖师便收神光为徒,并为其取法号为“慧可”。
《宝林传》卷八载唐·法琳所撰《慧可碑》文,记载慧可向达摩求法时,达摩对他说:求法的人,不以身为身,不以命为命。于是慧可乃立雪数宵,断臂表示他的决心。这样才从达摩处获得安心的法门。而“立雪断臂求法人”也成为禅宗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而广为流传。
少林寺后山达摩洞
03“卓锡泉”与“炼魔台”的故事
慧可断臂后,达摩大师让他去南山养伤、炼魔、觅心。慧可在弟子觉兴的搀扶下,在西南边找到了一个平坦如案的大石头,天天坐在其上面养伤、坐禅。一晃十天过去了,达摩祖师手拄拐杖前来看望慧可,说道:“好端端的一只肩膀,用刀硬生生地看下来,能不疼吗?”慧可说:“弟子来到这里,一意觅心,心不觉疼,臂膀当然就不感觉疼了。”达摩祖师满意地点点头,又问:“你们二人在这里缺少什么?”慧可不解其意,不敢作答。达摩又问:“这里有水吃吗?”觉兴说:“没有。”达摩便选好一处地点,用禅杖往地上一扎,一股泉水便涌出地面。慧可一看师父卓锡成泉,慌忙叩谢道:“多谢师父赐水!”
达摩说:“你们二人把这井里的水吃干了,我再来。”说毕,便下山了。达摩走后,慧可和觉兴一尝那井水,发觉是苦的。觉兴要到山下去挑水吃,被慧可阻止了,他知道这是师父故意考验他的。四七二十八天后,苦井水被慧可和觉兴吃干了。这时,达摩又上山来问:“这水好吃吗?”觉兴抢着回答说:“这水苦得很!”达摩转头问慧可:“你觉得苦吗?”慧可说:“师父,经书上不是讲‘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吗?”达摩笑着,又用禅杖扎出一眼井。这是一眼辣井,里面的水辣的要命。又过了七九六十三天,辣井里的水也吃干了。达摩又过来问慧可:“这井水如何?”慧可说:“真辣!”达摩有些不满意地说:“既然直到辣,为何还要吃呢?”慧可便答道:“辣来辛心,辛心辣来,不吃辛辣水,怎得辛中心呢?”达摩大悦,又扎一眼井。
二祖庵
那是一眼酸水井,里面的水酸得难以下咽,但慧可还是和觉兴一起吃那井里的水。到了第九十天,酸井水也被吃干了。达摩又上山来,推门而进,却不见慧可,便问觉兴:“你师父呢?”觉兴说:“俺师父在‘养臂台’上养伤呢!”达摩出门便高喊“慧可”,慧可答应道:“师父,我在‘觅心台’上呢!”达摩走进一看,慧可仍在那个平坦的大石头上坐禅,就说:“好一座清凉的‘炼魔台’啊!”慧可和觉兴听到“炼魔台”这三个字,都觉得非常贴切,有深意,之后也称那个石台为“炼魔台”。
达摩看到慧可左臂上的伤口已经愈合结痂了,就对他说:“你的臂伤也快好了,身上的魔气也快炼尽了,一百天的劫难虽然不长,但你已经把人世间的酸甜苦辣都尝遍了,没有辜负佛祖的期望。我现在把把法器授给你。”说着,达摩便将法钵交与慧可。临走时,达摩又问:“三眼井里的水都干了,以后你们吃啥呢?”慧可答曰:“请师父再赐一眼井。”达摩便又将禅杖往地上一扎,甘甜的清泉冒了出来。他对慧可说:“苦尽甘来,你们去尝尝,那三眼井里的水,也都成为甜水了。”觉兴跑过去一尝,四眼井里的水果然都是甜的。后人便把这四眼井称为“卓锡泉”。慧可住的草庵,后来改建成庙,被称为“二祖庵”。现在在少林寺这些地方都成为了景点,也是游客必去的地方。
少林寺朝山碑林
04精进修行,上弘下化
达摩祖师被慧可的决心与毅力所感动,把自己禅学的精髓传授给他。达摩禅学的要点是“壁观”和“四行”。“壁观”又称“理入”,认为一切众生都具有同一真性,只是受到虚妄的“客尘”障蔽,才陷入迷误,不知自身的真如本性。因此要通过“外息诸缘,内心无喘”,才能“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四行”即是“行入”,为日常的实践行为,包括“抱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主旨在忍辱精进,求得心境的平安适道。
慧可向达摩学习了六年,透彻地理解了大乘佛法及禅宗的要义,达到了理事兼融,苦乐无滞的境界,成为达摩法系的继承人。达摩祖师传授给慧可四卷《楞伽经》,嘱咐他说:“我看中国境内,只有《楞伽经》最适合传播,你依照此经修行传教,自然可以普度众生。”随后,慧可牢记恩师的嘱托,认真地践行“壁观”和“四行”法门,研习《楞伽经》,并广为传法,成为中国禅宗二祖。据史料记载,二祖慧可付法给三祖僧璨后,即前往邺都,“韬光养晦,变易形仪,随宜说法,或入诸酒肆,或过于屠门,或习街谈,或随厮役,一音演畅,四众皈依,如是长达三十四年。”
二祖庵祖师殿
据河北省《成安县志》客籍人物篇载:约于隋开皇十三年(593),慧可以107岁的高龄,来成安讲经传法,为此特在匡教寺前修筑了两丈多高的说法台。因慧可所讲的禅理非常好,四面八方的老幼听者甚众,匡教寺的和尚也听得入了迷。也就是在当年,一代禅门高僧慧可禅师寂化,享年10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