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佛教故事 >

明代太常卿李允中曾夜宿少林寺

作为禅宗祖庭、少林功夫发源地,少林寺一直备受文人士大夫的关注与青睐,更有不少文化名人留下了一首首吟咏少林寺的诗词佳作。在明代,吟咏少林寺的诗作尤为众多,如著名文学家李梦阳的《少林寺》,官至工部尚书、太子太保朱衡的《宿少林寺》,民族英雄、抗倭名将俞大猷的《诗送少林寺僧宗擎》,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顾炎武的《少林寺》,等等。

明代时,有一位进士出身、官至太常卿的人,曾夜宿少林寺,并留下了一首题为《奉祀嵩岳夜宿少林寺》的诗作,这个人叫李允中。

少林寺后山达摩洞、默玄处

首先,我们来欣赏一下李允中的这首诗作——

奉祀嵩岳夜宿少林寺

【明代】李允中

葱岭当时遇宋云,手提只履果何因?

入山便得安心法,立雪能来断臂人。

锡卓一泓云浸影,花开五叶地生春。

无劳照石瞻遗像,满目青山是法身。

这首诗收录于《嵩书》卷十四。

本诗的作者李允中,为舒州人,进士出身,太常卿,工书翰。史料上,对他的记载并不多。这首诗的题目是《奉祀嵩岳夜宿少林寺》,很显然,他是奉命到嵩山地区祭祀,得以夜宿少林寺的。

少林寺碑廊内的黄庭坚书达摩颂碑

接着,我们一起来品鉴这首诗。诗的首联中,“葱岭”即古代时对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喀喇昆仑山的总称。首联从达摩大师“只履西归”的因果问起,谈到当时宋云从印度归来,在葱岭遇到达摩,看到达摩大师提着一只鞋的这种结果,想知道这个原因究竟在何处呢?

诗的颔联中,“安心法”为佛家语,即守心使不外骛。达摩大师所传的大乘禅法,以心本清静为上乘禅,教人安心法,即修壁观法门,要修行人的心像墙壁一样坚定不移。颔联是说,因为达摩一入少室山便传下安心之法,而且其心法能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因而有“立雪断臂”的门人继承他的心法。

少林寺千佛殿内悬挂的乾隆皇帝御笔“法印高提”牌匾

诗的颈联中,“锡”为锡杖,即禅杖。据传,禅宗二祖慧可断臂后,在少室山钵盂峰养伤,达摩见此地无水,遂掷卓锡杖于地,地上现一泓清水,显出云影,水分苦、辣、酸、甜四味,名为“卓锡泉”。颈联是在说达摩大师与大乘禅法的非凡之处,“锡卓一泓”能彰显达摩大师的法力无边,“花开五叶”凸显出大乘禅宗枝叶繁茂。达摩大师之法能在中国如此发扬光大,他当时应是高高兴兴地回去了,却为何又要留一只鞋在中国呢?

诗中的尾联中,“照石”即面壁石,又名“达摩大师面壁影石”。“法身”为佛家语,指佛之真身。尾联将全诗推向高潮,“无劳照石瞻遗像,满目青山是法身”,说得非常有道理。没有到少林寺时,人们都希望能看看那块“面壁石”,以为从那里可以得到意外的收获。而作者本人却认为,达摩所传之禅,是无边无际的,你如果真的尊崇达摩、心向禅宗的话,不一定非要去瞻仰面壁影石,因为满目青山都是达摩的法身。你在少室山的任何一处,都能体味到禅的空灵和澄澈。

少林寺下院——三门峡空相寺每年举办达摩祖师纪念大典

达摩面壁、二祖断臂的故事,在宋代就已流传开来,此诗便是明证。这首诗引人入胜、发人深思,体现出作者李允中对禅宗文化、对达摩大师的敬重与推崇之情,这种思辨式的写作,也让这首诗与众不同!

(作者邹相系少林寺《禅露》主编、河南省青少年作协副主席、郑州市文联委员、少林文化学者。先后出版《禅心乡韵》《且听风吟》《素心若荷》《守园往事》等多部著作。)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