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佛教故事 >

如愿以偿,还是如梦方醒?

佛教的放下是指放下心中的执著。金刚经中的“心无所著”,就是指心灵不要被香色味触法所迷着并束缚住,才能达到完全解脱的涅槃境界。

有一年轻妇女,虔诚奉佛,朝夕诵经礼拜,从不懈怠。但她俗世习气太深,信佛只是为求得当下福报。一日,梦见观世音菩萨对她慈悲地问道:“你有什么希求吗?”

妇女连忙下拜,说:“我愿生三子,一子从商,成大财主;一子务农,仓廪丰实;一子做官,光耀门庭。”

菩萨问:“难道修行人就没有别的要求吗?”

妇女思索了良久,回答:“除非再生一子,出家得道,今后再来度父母。”

菩萨说:“生四子抚养长大太辛苦了,我让你只生一子,四个愿望都满足了吧。”说罢隐去,妇女也醒了。

第二年,妇女果然生下一子,容貌端正,聪敏过人,夫妇大喜。

如愿以偿,还是如梦方醒?

幼子长大后,先经商,生意兴旺,三年获得巨利;接着又弃商务农,三年之内,果然五谷丰登,仓廪满足;后来又弃农求仕,官运亨通,三年做了大官;最后突然看破世情,想弃官求道。

母亲见状急道:“你求财得财,求官得官,事事随心,世上有几个人能像你这样啊?再说,学道是非常苦的,为什么要舍乐而求苦呢?”。

儿子道:“母亲,那你为什么学道呢?”

母说:“我学道是为修修来世,也为了你能荣宗耀祖。”

儿子说:“你不是曾向菩萨许愿能有一子出家得道,将来再来度父母,难道你把说过的话给忘了吗?”母亲语塞。

儿子又说:“前几天我梦见菩萨,菩萨对我说,官场是最有风险的,你若不迷途知返,前途就有杀身之祸!我听了吓出一身冷汗醒后思之再三,感到做官最是担惊受怕!常言道:‘伴君如伴虎’,一旦稍有差池,非但性命不保,连家产也抄光了!为躲避各种未知的厄运,我还是早些悬崖勒马为好。”

父母听了觉得有理,也就不阻止了。

于是,儿子挂印弃官,访得一座名山,到一寺庙拜一长老为师,出家学道。由于精勤修学,七年后得了道果。他想起了父母,便回家度父母。父母见了欢喜,但依然舍不得已得的财富和门庭荣耀。

儿子开示说:“父母亲,功名利禄,富贵荣华,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修道人视之如过眼云烟,只有贪得无厌的愚痴人才被迷惑。这些财产我都不要了,你们还想留给谁呢?你们是在家修行人,早知世事无常,人命无常,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为什么还不觉悟啊?”

听了儿子一番开示,父母幡然醒悟,把所有的财产施舍给了穷人,随子而去。


世间的大多数人,信佛只是为了有所求。求平安,求富贵等等。虽自认为信的深,但信的层面仍然很浅,一旦让我们放下这些世间的财富又有几人能做到?殊不知,世间的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只是我们都被这些世间的种种物质享受所迷惑,坚守着不肯放下。

外在的事物都是无常的,不会一直拥有,并且拥有的同时就伴随着很多负面因素。人的心,就随着外在不断起伏:未得到时攀求,得到后害怕失去,失去后无比痛苦。所以,佛法讲“放下”,放下不是放弃,也不等于失去,而是一种无畏的拥有。

很多人把“随缘”与“放下”当做逃避困难的借口,实是误解了佛法的本意。佛法讲“悲、智、愿、行”,利益众生的慈悲、无所执着的智慧、坚强不退的愿力、精进勇猛的行为,缺一不可。该提起的提起,该放下的放下,就是修行之道。


来源:深圳弘法寺

(责任编辑:印月)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