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佛教故事 >

寺院门口的“玄机”,你留意过吗?

你是否留意过

在寺院的大门

常有一对又大又圆、形似石鼓的雕塑

有些还配有

莲花纹样、瑞兽造像、须弥座等

这类雕塑就叫作“抱鼓石”

那么为什么要在门口立抱鼓石

其中又有什么“玄机”呢

抱鼓石俗称石鼓、门鼓、圆鼓子、石镜等。《营造法式》称为“砷石”。

抱鼓石是汉族传统民居,特别是四合院的大门底部位于宅门入口、形似圆鼓的两块人工雕琢的石制构件,属于门枕石的一种,因为它有一个犹如抱鼓的形态承托于石座之上,故此得名。

其多在栏杆的最末端,用一块刻成鼓形或云状的厚石,将最下一根望柱扶牢撑稳。

抱鼓石是一座广义完整门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门墩的一种,它是具有支撑门框、门轴作用的石质构件。

建筑学上称之为“门枕石”,门墩是门楼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个建筑构件,也是中国老式住宅四合院中的建筑组成部分之一。

抱鼓石一般由轴底、基座、锦铺和主体四部分组成。轴底为长方体石块,上面有为安装门扇回转轴而穿凿的洞,一般没有装饰性雕刻;

基座多为须弥座样式,表面雕刻非常精美;锦铺在基座上,其下垂的三角部分,有的刻有装饰性花纹;

抱鼓石的主体即基座上的部分,有狮子、抱鼓、箱子、柱子等,上面一段有寓意吉祥的精美浮雕,部分主体上还有顶端饰物,有狮子、衔环的兽吻头、鼓环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抱鼓石是官衙门前升堂击鼓和守门狮子的结合体。抱鼓石的等级是由门的等级决定的。

《说文解字》有:“鼓,击鼓也。”中国古代击鼓升堂、击鼓定更等已经形成了官制的行为特征,鼓成了官衙的符号。

在明清时期衙门口有鼓是为了“击鼓升堂”用的,这里击鼓的目的就是传声。

古代大户人家院落深深,光靠拍打铺首或门钹可能不足以让内院人听见,故击鼓传声也是情理之中的。

于是安放抱鼓石便成了权利地位的门户象征。

同样,因为鼓是法事专用的乐器,把抱鼓石看作能够驱邪避灾的法力象征,在佛寺、祠堂等庙宇前面摆放抱鼓石也是顺理成章的。

现如今,抱石鼓通过不同题材的雕塑,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又寄托了人们对不息生命的追求和热望,这使得“石头”的存在超出物质功能本身,升华成为精神文化的载体。

(责任编辑:勉淳)

专题

农历七月十五 佛欢喜日

农历七月十五 佛欢喜日

佛欢喜日、盂兰盆节: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佛欢喜日”或“僧自恣日”,是大众夏安居九十日清净守护、实践戒法的圆满之日,所有僧众会将修行体悟向佛陀一一报告,诸佛菩萨见弟子道业有成,感到欣慰和欢喜,安居到此结束。

农历七月十三 大势至菩萨圣诞日

农历七月十三 大势至菩萨圣诞日

2018年8月23日(周四),农历七月十三,恭迎大势至菩萨圣诞日。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者,与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合称为“西方三圣”。

农历六月十九 观音菩萨成道日

农历六月十九 观音菩萨成道日

观音菩萨以大悲救度为主要的德行,但是蕴藏于大悲之后的,乃是无边的大智,所以在中国佛教界最为流行的《般若心经》,即由观世音菩萨所宣讲,所谓:“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即是最好的表现。

农历六月初三 韦驮普萨圣诞

农历六月初三 韦驮普萨圣诞

农历六月初三,是韦驮菩萨圣诞纪念日。韦驮菩萨,又称韦驮天,原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天神,为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后来归化为佛教的护法天神,是佛教中护法金刚力士的代表之一。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