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痛苦无处不在,无法逃避,但它并非身外之物,而是内在感受。因此,怎么看待苦,如何面对它,是可以自主抉择的。
解脱的诀窍是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人生本来就是苦的,如果把苦当作敌人去对抗,那不经历三大阿僧祇劫难以成功,可偏偏这是如今大多数人的修行方式。最高级的斗争方式不是消灭敌人,而是利用敌人——通过修行苦,提升境界。
把本不属于自己的掠为己有
认识苦以后,你自然而然会变得更加坚强和智慧,这正是苦的功德和作用。苦既然无法消除,那就利用好它。比如,二氧化碳排放得太多会影响环境,若能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那这又变成一件好事。修行首先应该提高认知,而不是去改造逻辑和情绪。情绪是相对外在的显现,随着认知的提高,你会逐渐接近自己的本质。一旦你明白了本质,所有的外在都是你的工具。
首先要自信。自信可以分成很多层次。比如你玩过山车,你即将上车时想起了之前过山车发生过的事故,于是吓破胆,腿发软;等你再一次鼓足勇气坐上去,看到车的零部件都是崭新的,不断告诉自己没问题,但其实还是不踏实;车速飙升之后,你脑海里又浮现出各种吓人的联想,于是坐车的过程非常煎熬。但若真的有信心,你会享受过程,并不觉得可怕。
痛苦并不可怕,不认识痛苦才可怕。在你认识苦之后,苦不再是苦了。那原来为什么苦呢?因为你把它当作苦。比如,今天有一个人辱骂你,令你很气愤。问题不在于别人的辱骂,而在于你看待这件事的态度,当你认定这是不好的时候,自然会引发负面情绪。很多人喜欢打游戏,若是不让他们玩,他们会很痛苦;但对其他人来说,打游戏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苦与不苦,取决于个体的认知。所以说,最大的问题是人们以为这是个问题。佛教理论是非常伟大的。当你真正认识痛苦以后,就明白痛苦根源在于自己的认知。你以为苦,那就是苦的;你以为不苦,那苦就不存在。
认识苦以后,所谓的苦并不苦。所谓的苦是因为你把它当作一个问题来处理,当你明白它不是一个问题的时候,自然就不苦了。
不允许别人的认知与众不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