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永信法师:秉承宗风 继往开来

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是我国宗教发展传承的根本方向和目标,这是中国宗教千百年来发展所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宗教离开了中国化必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佛教传入我国两千余年,在与本土文化交流、碰撞、吸纳中,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访问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并发表有关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演讲。他在演讲中提到:“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中国人根据中华文化发展了佛教思想,形成了独特的佛教理论,而且使佛教从中国传播到了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在我们国家,佛教是中国化的佛教,佛教中国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佛教的多个宗派中,禅宗作为中国佛教的突出代表,历久弥新,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花开香溢。

一、禅宗——中国化佛教的特色

(一)少林寺的创立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为安置印度高僧跋陀,在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关于少林寺创建初期的纪事,唐裴漼在《皇唐嵩岳少林寺碑》中记述颇为详实:“……少林寺者,后魏孝文之所立也”;“沙门跋陀者,天竺人也,空心玄粹,惠性淹远,传不二法门,有甚深道业。缅自西域,来游国都,孝文屈黄屋之尊,申缁林之敬。太和中,诏有司于此寺处之,净供法衣,取给公府。”这说明少林寺是皇家寺院。接着,《寺碑》又记述了跋陀主寺之后兴建殿堂宝塔的佛事活动:“法师(跋陀)乃于寺西台,造舍利塔,塔后造翻经堂。香水成塗,金绳为约。苦心精力,俾夜作画。多宝全身之地,不日就功。如来金口之说,连云可庇。……跋陀息心兹地,乐静安居,感而遂通,境来斯证。……时有三藏法师勒那,翻译经论,游集刹土……”,除勒那外,菩提流支也来这里译经,所译的内容主要是《十地经论》。这说明少林寺颇受高僧们的重视,而且到此慕名求法者多达数百人。

跋陀是禅律并重的高僧。他的两大弟子僧稠(480—560年)和慧光(487—536年)继承了他的事业。跋陀——僧稠一系的禅法是印度传统的“四念处”、“五亭心”的止观禅法。有人概括为“三藏心禅”。僧稠(稠禅师),钜鹿人氏,俗姓孙。跋陀称赞他说:“自葱岭以东,禅学之最,汝其人矣!”《皇唐嵩岳少林寺碑》亦云“稠禅师探求正法,主持塔庙。”北齐末年僧稠被尊为“国师大德”,成为中国北方禅法的代表人物。

跋陀的另一大弟子慧光,俗姓杨氏,长卢人。他聪敏出众,被称作“圣沙弥”。慧光初依跋陀禅师,修习禅学;继从勒那摩提钻研《地论》。他曾助跋陀翻译《十地经纶》等佛教著作,还开示《华严》、《维摩》、《涅槃》等经论,成为名重一时的北齐名僧,被后世尊为中国佛教“地论宗”的鼻祖。《皇唐嵩岳少林寺碑》说:“慧光弟子僧达、昙隐、法上法师等十大德,亦号‘十英’。”尤其是法上法师,在探研诸经中,很有成就,成为东魏、北齐时期著名高僧,被誉为“京师极望,道场法上。”

《十地经论》翻出后,慧光在少林寺弘扬,内容包括《四分律》。《四分》一宗之确立,实始于慧光。《四分》在少林寺内传承有序。少林早期律学,以《四分》为先,先导之以戒行、律学,然后学之以经论。少林弟子沿此双轨并进,成果累累,逐渐建立了一套完整而又有修行次第的体系。

1234...全文 7 下一页
(责任编辑:)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