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明海法师:地藏法门的特点

如果所有众生都做过我们的父母,我们生命的价值就应该落脚于,我们要找到一条路,在这条路上,我们能够帮助到所有做过我们父母的众生,令他们都能够得到世间的善,还有解脱、觉悟的出世间的利益。能够找到这样一条路,我们生命的价值才算是真正的实现了,否则都是有限的。那么这条路是一条什么路呢?这条路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路,就是菩提路。

——明海大和尚


◉本文根据2014年中元节期间明海大和尚讲解《地藏经》录音整理而成,题目为编者所加。

地藏法门尤其契合我们汉地众生的根机。为什么契合汉地众生的根机?大家知道,佛教到中国来,我们汉地已经有非常繁荣的文化,汉人有成熟的哲学思想,有完备的国家制度、文物典章。我们汉人有个重要的思想、意识形态就是儒家的文化。

儒家的文化重视血缘关系,重视孝道。注意,不是所有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都是这样的,我们汉人的文化最重视孝道。而地藏菩萨的法门就是从孝道入手的。地藏菩萨在过去生的示现,就是依孝行而发起菩提心,入菩萨行,这是地藏菩萨过去示现的行愿的特点。

在《地藏经》里面也有讲到,我们要帮助我们的亲人、眷属,那么地藏法门,《地藏经》,地藏菩萨圣号,是最契机的。所以我们要理解地藏法门这个法的缘,大家跟我一起来思惟一下,释迦牟尼佛是在哪里讲《地藏经》呢?在忉利天上。为谁讲啊?为他的母亲。因为释迦牟尼佛出生以后,七天以后他妈妈就去世了。

释迦牟尼佛是十法界之内最大的孝子,那么这一生这位人间佛陀也是示现了最圆满的孝行。佛陀的父亲净饭王去世的时候,佛陀亲自扶棺,佛陀的父亲是证得了三果去世的。佛陀的养母,就是大爱道比丘尼,随同佛陀出家,证得阿罗汉果。

佛陀的生母在佛陀出生以后就去世,生到忉利天宫,所以佛陀就专门到忉利天去给他母亲讲法,报母亲的恩,这其实就是一个孝行。但是佛陀这个孝行,不仅仅局限于利益他的母亲,如果他仅仅局限于利益他的母亲,他就不是佛陀了。单佛陀为报母亲的恩来讲这个法,就利益了无量的众生,包括现今坐在这里的我们诸位。

如果佛陀没有上忉利天为他妈妈去讲经,去报他妈妈的恩,现在我们哪有机会听到《地藏经》呢?哪有机会了解到地藏菩萨的事啊?就是因为佛陀有这样一番孝行、孝心,我们才有这样的因缘,所以这是一个缘。

然后佛陀讲地藏菩萨过去生所发的愿的时候,一共讲了四生的发愿因缘:第一是见到一位佛陀的相好庄严而发愿;第二是做婆罗门女为救度自己的母亲而发愿;第三是和另外一个同参道友一起发愿,两个人都是国王;第四是叫光目女,也是由救自己的母亲而发愿。

所以,地藏菩萨过去有两生是示现为孝女。地藏菩萨无边的愿力功德,它的来源,其中有两生是由孝行而发起的——我相信其实超过两生,因为在我们娑婆世界,这个经文字数显现总是有限的,但是地藏菩萨过去无量劫以来,他所示现的孝行、善行是无边的。

在《地藏经》里有讲到两起,一个是婆罗门女,一个是光目女,然后她们的母亲都因为自己的恶业,得到罪报。所以她们依母亲的罪报、恶业,而发起要度尽所有罪苦众生的大愿。

每一个人,我们得到一个人身,一定都有父母,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那么每个人也都应该要报父母的恩,去实践孝行,特别是在我们汉文化中。《地藏经》是一个讲孝的经,孝实际上是人伦的一种情感,特别在我们汉文化中,这种孝的人伦之情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广泛的、深入人心的一种情感。当然,我们接触欧洲人,他们对父母也很好,可能因为文化的差异吧,他们的那种好,表现出来的方式跟我们有些不太一样,但是他们对父母的尊敬、爱,我相信应该都是一样的。

所以地藏法门,它有一个特殊之处,它是由我们做人的生活、人的情感入道。我们看《地藏经》里面讲光目女,讲婆罗门女,她们知道自己的妈妈在受苦,她们那一种情绪表达,“举身扑地,肢节皆损”,“啼泪号泣”。那么这种情感,对我们汉人来说,是最亲切的,最普遍的,最常态的。

在儒家的文化里也讲孝,比较佛法的孝,儒家文化的孝就局限在人天善法的层面。儒家讲的孝,包括对父母物质上的奉养、精神上的照顾,然后以自己在世间的成功来使父母感到光荣、感到欢喜。比较《地藏经》里面,地藏菩萨所示现的因父母的受苦而发愿度尽所有众生的这种孝,就不太一样。

当然地藏菩萨的这个孝,这个由孝行所生起的菩提行,也离不开儒家那种境界的孝行。这一点当然出家跟在家有点不同。出家人是割爱辞亲,依照佛陀的本意,我们出家修行跟父母就不要有来往了,因为有来往就有牵扯、有爱缠,往往在跟我们很熟的人面前,我们的习气很容易现前。

但是佛陀有个开许,如果出家人的父母在家生活有困难的话,出家人可以把自己得到的供养分给父母。佛陀立的这个戒律,它有兼顾到出家人的孝。但总体上出家人要以自己的修行、戒定慧的功德圆满来回报父母,以及一切像父母一样的众生。

在家人的孝,以我们汉人来说,首先我们要做到儒家层面的孝,人天乘的。当然这个孝在今天,它的方式跟古代也不一样了。古代关于孝,在《礼记》里面,讲得很细,现在这种情况很多也做不到了。现在一般成家以后,跟父母都分开住了,有些关于孝道的早晚功课都没法做了。

那么我们学佛的人,要进一步地提升我们的心,要从对父母的孝心、孝情,提升到对所有众生的菩提心。这个是《地藏经》的特殊之处,那么也是很容易被我们汉地众生所接收的契机的地方。

事实上大家可以做下面这个思惟,每一个众生的生命往前溯都是无量劫,所有人过去都曾经无量生轮回,然后我们的世界、空间、时间都是无穷无尽的。在这样一个无量的背景下,每一个人在无量的轮回中,换过无量的角色,我们可能做过人,可能做过畜生,畜生里面可能做过牛、做过马、做过猪、做过狗、做过狼、做过狮子、做过虎豹、做过昆虫……都有可能。那么人里面,可能做过国王,做过皇帝,做过富翁……六道里的事我们都经历过。

那么,大家再想一想,在无量劫的轮回中,每个人做过无量多的角色,那么我们人和人之间、众生跟众生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也是无量的呢?也是一样的。上辈子我们俩人没准儿是仇敌,再上一辈子我们是亲兄弟,再上一辈子我们是生意伙伴,再上一辈子可能是父母和子女的关系。

所以在这样一个思惟下就得到一个结论——所有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这个结论就是用数学去推它也是成立的。

在无穷的轮回中,所有众生包括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都做过我们的父母。在这样的一个轮回的图景下,我们来体会,我们这个生命最终要落脚于哪里呢?我们在场的所有人,特别是居士们,都会同意说我要是发了财,我首先得让我家里人好过,让我父母日子好过,对吧?这是发乎于每个人自心的本能的反应,就是我们首先要回报我们身边的人。

那么如果所有众生都做过我们的父母,我们生命的价值就应该落脚于,我们要找到一条路,在这条路上,我们能够帮助到所有做过我们父母的众生,令他们都能够得到世间的善,还有解脱、觉悟的出世间的利益。

能够找到这样一条路,我们生命的价值才算是真正的实现了,否则都是有限的。那么这条路是一条什么路呢?这条路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路,就是菩提路。所以《地藏经》是讲从孝行到菩萨行,从孝心到菩提心,从对父母的孝到对所有众生的孝。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我们的身体从哪里来?现在的遗传学也告诉我们,我们的身体里面有很多基因,我们的基因就是遗传来的,父亲、祖父……向上追溯。也可以说所有跟我们有血缘关系的人,他们就活在我们的身命中——身体的身。那么所有对我们有过精神影响的,教过我们的老师,教过我们的父母,教过我们的师父,我们得到的佛法,甚至是路上有一个人给你的微笑,有个人对你的伤害,所有这些都在你的阿赖耶识的仓库中。

所以这样一看的话,其实我们这个生命,就不是一个孤立的生命,就不存在一个孤立的,跟别的众生分开的“我”,对吧?你能找出一个跟别的众生分开的我吗?《地藏经》里面为什么讲到,如果我们有亲戚去世了,我们要诵《地藏经》,造地藏像,它特殊的缘起就在这里。

所以我们这个生命其实是与很多其他众生,亲戚眷属相关联的。所以,过去有一句话叫“一人得道,九族生天”,一点不假。我们修行遇到的一些障碍,其实它有时候是体现了跟你有关联的那些众生的业障。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七月半我们要做法会,我们很多居士做超度,过去我们家里有人故去了,我们为他立牌位,念经回向给他们。非常有必要,不要小看,包括出家人在内。当然,我们每天只要认真地修行,那么所有过去跟我们有血缘关系的众生都得到加持,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在清明节、中元节这种时候,有的人很怪,身体会难受,或者是老犯一种病。这就是刚才讲的,其实我们的生命不是孤立的,我们的身上有很多信号,我们身上跟很多众生相关联,我们现在有机会遇到佛法,他们没有机会,他们知道我们跟三宝结了缘,他们想从我们这里得到三宝的加持。所以我们就应该好好地念《地藏经》,念地藏圣号,或者到寺院来拜忏,来做法事。

我们念经、拜佛,或者像刚才我们念地藏圣号,你可能光想着:“我要修行”,不要这样想。其实你要想,你的左边是你的父亲,右边是你的母亲,你的后面有很多跟你有缘的众生——你过去的亲戚朋友,所有跟你有血缘关联的人……大家一起念“南无大愿地藏菩萨”,它不是你一个人念。

你们拜赵州塔也是一样的,不是你一个人拜,你应该是觉得说所有跟你有缘的众生跟你一起在拜。上殿念经也是一样,普佛拈香也是一样,不是我拈香,这都是一种执着,它会让你心量变小。如果你想,我是和所有跟我有缘的众生,历劫冤亲债主,一起在上殿,一起在念佛、念经,那你心量就大了。心量大的话,就很容易得到三宝加持,得到地藏菩萨的加持,那你要消除那些障碍就很容易。

这是讲地藏法门的特殊之处。《地藏菩萨本愿经》是讲孝行到菩提行,非常契合此时——这个时代,此土——这个国土的众生的根性、根机,所以我们要学《地藏经》。

图片来源|柏林禅寺数据中心&网络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