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代佛教名宿傅翕(497~569),字立风,号善慧,以傅大士著名,又称善慧大士、鱼行大士、双林大士、东阳大士、乌伤居士。东阳郡乌伤县(今浙江义乌)人。《续高僧传》《五灯会元》等有传。傅大士为义乌双林寺始祖,宗风独特,有许多神异传说,与达摩、宝志共称“梁代三大士”,其传世著作有《心王铭》《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语录》等。现存有300多首诗偈颂文,现选出其中的一些诗偈看看傅大士如何解释佛法、启迪众生的。
三教融合
南朝梁时,佛法传入华夏不久,傅大士引儒入佛,以道释佛,超悟大乘,出入佛老,倡导儒释道三教同源。诗偈三首第一首:
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物主,不逐四时凋。
此诗的核心是“佛性”。“佛性”是什么?各有各的见解。傅大士的观点融合了中华传统的要素,《老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在傅大士看来,“佛性”与“道”几无分别。“佛性”也即是“心”,从源头上说,万事万物都从中发生;从空间上看,无形无踪;从时间上看,无始无尽。
另一首: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充满了辩证思维,成就了这首千古名作。多次变换了视角,一会儿从色身肉眼的角度观察,一会儿又从法身空眼的角度观察,表里交织,相映相成,表象上用色身之手把着锄头,内里是空性法身用空手帮你把着锄头;表象上色身从一座桥上面走过,河水在流淌,内里是人的走动和桥面流动都是错觉,其实,连河水都不曾流淌。空性法身没有形质和形体,是一种不可思议的遍在,所以根本没有动、静差别,根本不曾行走或运动。从没有形质且遍在的空性法身来观察,一切运动都是错觉,一切存在都不真实,一切如幻。无论说它是“物”,是“大道”,是“佛”,是“空性法身”,等等,都说明它是一种不可思议的遍在之性,你我当前必然与它同在而不会分离,因此它就是你我心性。如实观察心性,充分了解并彻底觉悟心性,就是大乘佛教乃至一切最殊胜教法的唯一解脱之道。
现存的傅大士的造像也说明“三教融合”的宗旨。南怀谨先生说:傅大士以道冠、僧服、儒履的表相,表示中国禅的法相,是以“儒行为基,道学为首,佛法为中心”的真正精神,配上他一生的行径,等于是以身设教,亲自写出一篇三教合一的绝妙好文。
以心为王
傅大士大力宣扬“心即是佛”,为后世的心学开创了源头。《心王铭》全称《傅大士心王铭》,亦称《心王论》,收在《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景德传灯录》卷三十。
观心空王,玄妙难测。无形无相,有大神力。能灭千灾,成就万德。体性虽空,能施法则。观之无形,呼之有声。为大法将,心戒传经。水中盐味,色里胶青。决定是有,不见其形。心王亦尔,身内居停。面门出入,应物随情。自在无碍,所作皆成。了本识心,识心见佛。是心是佛,是佛是心。念念佛心,佛心念佛。欲得早成,戒心自律。净律净心,心即是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心性虽空,贪嗔体实。入此法门,端坐成佛。到彼岸已,得波罗蜜。慕道真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心明识佛,晓了识心。离心非佛,离佛非心。非佛莫测,无所堪任。执空滞寂,于此漂沉。诸佛菩萨,非此安心。明心大士,悟此玄音。身心性妙,用无更改。是故智者,放心自在。莫言心王,空无体性。能使色身,作邪作正。非有非无,隐显不定。心性离空,能凡能圣。是故相劝,好自防慎。刹那造作,还复漂沉。清净心智,如世黄金。般若法藏,并在身心。无为法宝,非浅非深。诸佛菩萨,了此本心。有缘遇者,非去来今。
上文是咏心性之根本的宗教哲理诗,全书由四言八十六句三四四字的韵文构成,内容述说“心即是佛”之玄理,以明“心外无佛”之义,为禅宗“韵体书”之嚆矢。又因风韵高雅、文义幽妙,古来即受珍视。文中“是心是佛,是佛是心”或“即心即佛,即佛即心”之要旨,乃出自旧译《华严经》卷十“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之经句。又,“心王亦尔,身内居停,面门出入”之句,可视为《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中“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从汝等诸人面门出入”之原形。而“水中盐味,色里胶清”之句,为禅家之常用语,与“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同指佛性的普遍存在。
《心王铭》的观念对后世天台宗智者大师的“一心三观”和王阳明的心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独特宗风
傅大士在中国佛教史上地位独特,一方面,他在南朝时异峰突起,创宗立说,影响深广;另一方面,他独立独行,有许多独有的传教方法,所以产生了许多神奇传说。《四相偈》、《还源诗十二首》、《独自》诗二十章等用贴近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内容来阐释佛理禅意,劝导世人看破世间的功名利禄,尽心修证佛法,才能最终得到大解脱。
《四相偈》,专讲生老病死四相的本来面目:
生:识托浮泡起,生从爱欲来。昔时曾长大,今日复婴孩。星眼随人转,朱唇向乳开。为怜迷觉性,还却受轮回。
老:览镜容颜改,登阶气力衰。咄哉今已老,趋拜复还亏。身似临崖树,心如念水龟。尚犹耽有漏,不肯学无为。
病:忽染沉痾疾,因成卧病身。妻儿愁不语,朋友厌相亲。楚痛抽千脉,呻吟彻四邻。不知前路险,犹尚恣贪嗔。
死:精魄随生路,游魂入死关。只闻千万去,不见一人还。宝马空嘶立,庭花永绝攀,早求无上道,应免四方山。
《还源诗》,意在正本清源:
还源去:生死涅槃齐,由心不平等,宛尔有高低。
还源去:说易运心难,槃若无形相,教君如是观。
还源去:触处可幽栖,涅槃生死是,烦恼即菩提。
还源去:依理莫随情,法性无增减,妄说有亏盈。
还源去:何须更远寻,欲求真解脱,端坐自观心。
还源去:心性不思议,志小无为大,芥子纳须弥。
还源去:解脱无边际,和光与物同,如空不染世。
还源去:何须次第求,法性无前后,一念一时休。
还源去:心性不沈浮,安住三三时,万行悉圆收。
还源去:生死本纷论,横计虚为实,六情常自昏。
还源去:槃若将澄清,能治烦恼病,自饮劝众生。
《浮沤歌》以水面上的泡沫易生易灭,比喻变化无常的世事和短暂的生命:
君不见骤雨近着庭际流,水上随生无数沤。
一滴初成一滴破,几回销尽几回浮。
浮沤聚散无穷已,大小殊形色相似。
有时忽起名浮沤,销竟还同本来水。
浮沤自有还自无,象空象色总名虚。
究竟还同幻化影,愚人唤作半边珠。
此时感叹闲居士,一见浮沤悟生死。
皇皇人世总名虚,暂借浮沤以相比。
念念人间多盛衰,逝水东注永无期。
寄言世上荣豪者,岁月相看能几时。
其他还有《独自诗》二十章、《五时经》、《十劝》、《行路易》十五首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劝人解脱。
后人评价傅大士的诗偈如水银泻地,颗颗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