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大慧禅师年谱》等相关资料记载,大慧宗杲禅师(1089—1163),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宋代临济宗杨歧派著名禅师,字昙晦,号妙喜,又号云门,谥号普觉禅师。
宗杲禅师自幼聪慧,对佛教兴趣浓厚,十二岁入乡校,十七岁时在东山慧云寺之慧齐门下出家,翌年受具足戒,遍阅诸家语录,尝疑五家宗派。十九岁时宗杲禅师开始游方参学,“初行脚时,曾参洞山微禅师。二年之间,曹洞宗旨一时参得”。但他认为禅唯可自证,而不可传授,微禅师“只是不合将功勋五位、偏正回互、五王子之类许多家事来传”,若“禅有传授,岂佛祖自证自悟之法?遂弃之”。
大观三年,宗杲禅师离开洞山,到宝峰寺拜谒临济宗黄龙派湛堂文准,文准禅师对他十分器重,并称赏他说:“此子他日必能任重致远。”在文准禅师座下的六年时间里,宗杲禅师饱受钳锤陶冶,大获利益,直到文准禅师圆寂。宋政和五年(1115),文准禅师在临终前建议他投奔杨歧派的圆悟克勤。
时隔十年,37岁的宗杲禅师终于在汴京天宁寺拜见了克勤禅师,次年入克勤门下,经过四十二日的苦参,最终在克勤的“有句无句,如藤倚树”公案禅下悟道。不久,宗杲禅师即名振京师,为时贤所推崇,克勤将其所著的《临济正宗记》付嘱之,并命分座据竹篾以验学者。靖康元年(1126),宋钦宗赐予宗杲禅师紫衣及“佛日大师”名号。
靖康之难以后,克勤禅师奉敕住持润州金山寺,建炎元年十一月“乞云居山归老,朝廷厚赆其行”。宗杲则辗转扬州天宁寺、虎丘云岩寺。绍兴七年(1137),朝廷派丞相张浚受克勤禅师所托,推荐宗杲禅师住持径山能仁寺,“皆诸方角立之士,师(宗杲)行首山令,起临济宗,憧憧往来,其门如市,学徒咨扣,日入玄奥,规绳不立,而法社肃如也。由是宗风大振,号称临济再兴”。
绍兴十一年(1141),因与张九成言及“神臂弓”事件,为秦桧所忌。次年,张九成被贬放韶州,宗杲禅师被毁衣焚牒,流放衢州(今湖南衡阳)。绍兴二十年(1150),再谪梅州(今广东梅县),在此期间,宗杲禅师集先师语录公案为《正法眼藏》六卷。
绍兴二十五年(1155),秦桧死后,宗杲禅师被赦,次年恢复僧服,绍兴二十七年(1157)再次住持径山寺,大阐“看话禅法”,四方道俗闻风而集,此时“径山宗杲”名声远播。隆兴元年(1163),宋孝宗即位,赐号“大慧禅师”。同年八月,宗杲禅师示寂于径山明月堂,卒谥“普觉禅师”,塔名“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