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王丽娜:唐代长安大荐福寺的宗教政治活动

原标题:祈福与护佑——唐代长安大荐福寺的宗教政治活动

(国家图书馆)

【内容提要】唐长安大荐福寺规模宏大,高僧云集,佛事活动频繁,是具有重要宗教地位的唐代大寺之一。在唐代,它是国忌行香和国忌设斋的重要场所,祈雨和供养佛牙等大型活动频繁在荐福寺举行。同时,在外交活动中,它具有展示唐代国家实力,负责接待使臣,安置宫人的政治功能。

【关键词】大荐福寺 国忌行香 祈雨 佛牙

唐代重要的大寺往往既富且贵,如西明寺、慈恩寺、青龙寺、大安国寺等都是经朝廷批准,具有“贵族”性质。它们大多占地广阔、规模宏大、风景秀美、高僧云集,在长安佛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大寺在当时主要是佛教学术研究中心,包括翻译和研究等工作。它们也为朝廷提供宗教服务,举行各种法事、斋会,而这些活动也不可避免带有浓厚的祈祷、礼仪性质。

唐中宗时,荐福寺独领风骚。中宗一朝,荐福寺实际成为整个长安乃至唐帝国的佛教中心,是全国最重要的佛寺之一。皇家子嗣出生等重要事宜,中宗都会去荐福寺祈福,如“二十一日,安乐公主出降武延秀。是月以婕妤上官为昭容。十二月六日,上幸荐福寺。”国忌日或皇帝诞辰日,多在荐福寺等大寺行香斋僧。作为祈雨活动的组成部分,佛教祈雨常常在皇家功德寺进行。更有甚者,皇家功德寺被用来签订和约、驻扎军队、接待来朝使者等等,显示了它们所具有的重要的政治功能。

一、国忌行香和国忌设斋

国忌,是指皇帝、皇后的忌日。唐初年,即开始了追思先皇、皇后的仪式,并有忌日不乐的惯例。国忌行香,也可称为国忌斋会。其兴起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与佛教的影响应有密切关系。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在探讨宋国忌行香的起源时,引用了《佛遗教经》中的一段经文:“比丘欲食,先烧香叹攒之。安法师行香定坐而讲,所以解秽流芬也,斯乃中夏行香之始。”可见,行香的产生很可能与佛教用香密切相关。

佛教中行香、焚香以表整洁的例子很多,如《长阿含经》卷二记载:“寻为如来起大堂舍,平治处所,扫洒烧香,严敷宝座。”《杂阿含经》卷二十三也有类似记载:“王严饰国界,平治道路,悬缯幡盖,烧香散华,及诸伎乐。”《修行本起经》卷二记载:“王勅国中,太子当出,严整道巷,洒扫烧香,悬缯幡盖,务令鲜洁。”《普曜经》卷三也提到行香要保持整肃:“皆勅城内扫除衢路,四徼诸道诸曲里巷,莫有不净不吉之事,瓦石沟坑不净之地;病疾盲聋勿有恶声,散华烧香选吉祥音,悬幡缯盖,庄严门户。”上述几处记载,反映了行香主要起到庄严、清洁、明净的作用。佛教的行香还主要与持戒有关。《十地经》卷九《菩萨法云地》品记载行香是持戒所需:“菩萨住在离垢地中亦复如是,能为一切菩萨净戒律仪行香所依出处,以诸菩萨净戒律仪行香无尽。”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记载:“国忌行香,起于后魏及江左齐梁间,每然香熏手,或以香末散行,谓之行香。赵彦卫的国忌行香含义比较简单,与一般行香并没有区别。《能改斋漫录》中的相关记载不同意赵彦卫国忌行香的开始时间,认为始于道安法师,“以此知唐朝虽诞节,亦只云行香。姚令威以为行香始于后魏江左,非也。”但是,国忌行香确定为全国性的宗教和佛事活动是在唐朝。

国忌行香是全国性的礼拜活动,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在德宗皇帝时明确成为全国性的活动。国忌行香与降诞节密切联系,“其天下州府,每年常设降诞斋,行香后,便令以素食宴乐”。即使在武宗朝灭佛,很多寺庙受到极大毁坏,国忌行香也没有被完全废止。国忌行香实际上已成为唐代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国忌行香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身份有明确规定,一般由国家、州道府或者皇帝、职位较高的官员亲自组织。《云麓漫钞》记载,唐高宗时薛元超、李义府为太子设斋行香,中宗朝设无遮斋,要求五品以上行香。文宗朝,因宰臣崔蠢奏请“国忌设斋行香,事无经据”,所以国忌行香暂时停止。宣宗朝又再次兴起,下诏京城外以及州道府国忌行香,“至宣宗即位之初,先以列圣忌辰行香既久,合申冥助,用展孝思,其京城及天下州府诸寺观,国忌行香,一切仍旧。”除了国家层面的国忌行香,根据《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记载,州府也有国忌行香:“勛虽不能用,然国忌犹行香。”

“元和九年正月,修撰官太学博士韦公肃上疏月:‘准礼,无忌月禁乐。今太常及教坊,以正月是国家忌月,停习郊庙享宴乐之音,中外士庶,咸能罢乐。’”可见,要祭祀人的忌辰一般为国忌行香的时间,唐代忌月一般在正月。

国忌行香最基本的要求是保持精洁,禁食酒肉,斋僧人,以荐追思之虔信。

石晋天福中,窦正固奏:“国忌行香,宰臣跪炉,百官列坐,有失严敬。”今后宰臣跪炉,百官立班,仍饭僧百人,永为定式。

后员外郎李宗讷奏请,宰臣以下行香,禁食酒肉。除了不举乐,国忌行香还要“不视事,不鞭笞”。

行香,参与者也有明确的身份要求。《唐会要》也记载国忌行香不鼓励饮酒作乐,行为要谨肃端正:“贞元五年八月敕:‘天下诸上州,并宜国忌日准式行香’。十二年五月诏:‘先圣忌辰,才经叙慰,戚里之内,固在肃恭。而乃遽从燕游,饮酒作乐,须有所征。’”

国忌行香有严格的仪式和程序,它也是斋会的一部分。义净法师的《南海寄归内法传》的《受斋仪轨》中对七世纪印度斋会进行了阐述,主要体现了斋戒并重,净人做净,观水念咒等,并无行香的记载。汉地斋会程序是逐步建立完善的,早期汉地斋会与圆仁所见也不同,敦煌斋会与汉地斋会也有各自的独立性。但是,圆仁所见斋会与敦煌斋会中均明确记载了行香的仪式。

圆仁在《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一中记载了开成三年(838)僧人设斋的形式,基本形式如下:

1.僧众入堂,次第列座。

2.有人行水,施主僧立于堂前。

3.一僧打槌,一僧作梵。

4.梵音之后,众共念经。

5.一僧唱常住三宝,众僧皆下床而立。

6.纲维令请益僧等入裹行香。

7.作斋文之法师,行香叹佛,即披檀越先请设斋状。

8.次读斋文,唱念释迦摩尼佛,大众同声称念。

9.此即唱礼。

10.分别应斋。

11.别在库头设南岳、天台等和尚斋。

12.库司僧二人行堂。

圆仁也记载了开元寺国忌之日的基本流程:

1.早朝,寺众僧集于寺中,列坐东北西厢里。

2.相公、将军、州府诸司至讲堂。

3.相公、将军等分列入,会于堂中门,就座,礼佛。

4.东西两门列数十位僧,擎莲花等,一僧打磬,敬礼常住三宝。

5.将军取香器,州府取香盏,东西各行。

6.相公东去,同声颂如来妙色身等二行颂,行香毕,返其途。

7.将军向西行香,同东仪式。

8.相公将军共坐本座,擎香行时,香炉双坐。

9.一僧读咒愿毕,唱礼师颂天龙八部等颂。

10.敬礼常住三宝,相公等共礼佛,三四遍唱了。

11.相公将军等至堂后大殿吃饭。僧廊下吃饭。

上述国忌日,寺庙的开资由相公等人负责。国忌行香所用物资很多是官方提供,“诸寺行香设斋当寺。李德裕宰相及敕使行香,是大唐玄宗皇帝忌日,总用官物设斋,当寺内道场三教谈论。”

国忌行香中,最后环节是参与者一同茹素,纲维要陪着斋主或官府人员进膳,地点多在寺院,一般不设歌舞。

今年庆阳节,宜准例,中书、门下等,并于慈恩寺设斋,行香后,以素食合宴,仍别赐钱三百贯文,委度支给付。令京兆府量事陈设,不用追集坊市歌舞。

按,《唐会要》记载:“五年四月,中书门下奏请以六月一日为庆阳节,休假三日,著于令式。某天下州府,每年常设降诞节斋,行香后,便令为素食宴乐,惟许饮酒及用脯酿等。京城内,宰臣与百官就诣大寺,共设僧一千人斋,仍望田里借教坊乐官,充行香庆赞。”

根据上述论述,我们可以推测,国忌行香必备的一些基本流程包括:

1.清洁。

2.斋主和宰臣跪炉焚香。

3.百官等人立班,僧人行香。

4.僧人唱赞斋文。

5.应斋,宴乐(少数)。

唐代,很多重要寺庙都承担着国忌行香的重要责任,大荐福寺就是一个重要场地:

四日国忌。奉为先皇帝,于荐福寺令行香,请一千僧。

此外,大兴善寺、慈恩寺、崇庆寺也都举行过国忌行香。《新唐书•赵隐传》就记载过,懿宗曾在慈恩寺举行过行香。《全唐诗》曾记载,温宪曾题诗崇庆寺,后荣阳公因国忌行香之际见此诗悯然,并力荐他。

需要注意的是,国忌行香与佛教密切相关,但它不仅仅在佛教寺院举行,道观也依例开展。另外,唐代除了国忌行香外,还有其它行香,如名僧忌日、佛教节日行香、迎佛骨行香斋会等。

二、祈雨

古代中国以农业为核心社会的重要祭祀与礼仪活动,祈雨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祈雨也与王朝政治活动密切相关。古代官方祈雨的最早记载是殷商时代的甲骨卜辞。祈雨与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命运走向密切相关,其内容也不断充实,成为一种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祈雨文化。中国古代祈雨又可分为三级,地方官吏主持的祈雨、中央有司组织和主持的祈雨以及最高级别的皇帝祈雨。皇帝祈雨一般是京城发生了非常严重的旱灾,一般面对名山大川、宗庙社稷郊坛举行。在汉以后,随着佛教的传入和影响的扩展,佛道教寺庙等也是皇帝祈雨的重要场地。

祈求上天赐雨是古人的一种朴素活动,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在唐代,官方组织寺院祈雨也在其中。僧尼道士于每年正月、七月转经行道是祈雨的常祀。祈雨的具体形式可分为诵经祈雨,主要念诵《大孔雀咒王经》《大方等大云经》《六度集经》等;结坛持咒祈雨,主要是密宗使用,如不空、善无畏等;灵迹处祈雨,综合采用了祭祀祈祷、诵读佛典、设坛结咒等形式。

佛教祈雨多借助龙的威力,龙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根据印度古代典籍的记载,“印度龙”出现的时间晚于“中国龙”,印度龙并没有“王”或者“龙王”的涵义,其形态与蛇近似,但并不是蛇。《摩奴法典》中提出了“龙王”与“蛇神”,可见二者有明确区别。中国的龙是皇帝的象征,代表着高高在上的至尊地位。

祈龙求雨与佛教密切相关。唐代佛教翻译了几部与祈雨有关的佛经。作为国家祭祀,祈龙求雨兴起于唐代。大兴善寺的善无畏也擅长祈雨、祈雪。

《宋高僧传》卷二:“又属暑天亢旱。帝遣中官高力士,疾召畏祈雨。畏曰,今旱数当然也,若苦召龙致雨,必暴适足所损,不可为也。帝强之曰,人苦暑病矣,虽风雷亦足快意,辞不获已,有司为陈请雨具,幡幢螺钹备焉。畏笑曰,斯不足以致雨,急撤之。乃盛一钵水以小刀搅之,梵言数百,咒之须臾有物如龙。其大如指,赤色矫首瞰水面复潜于钵底。畏且搅且咒,顷之有白气自钵而兴。径上数尺,稍稍引去。畏谓力士曰,亟去雨至矣。力士驰去,回顾见白气疾旋自讲堂而西。”这段记载了善无畏念诵经咒,引龙来祈雨。其他关于趋龙降雨的还有一行禅师。禅师有老成之风,读书不再览已暗诵矣,皈依于普寂禅师。《宋高僧传》卷五:“又开元中甞旱甚帝令祈雨曰,当得一器上有龙状者方可致雨,勅令中官同于内库中遍视之,皆言弗类。数日后指一古鉴鼻盘龙。喜曰,此真龙也,乃将入坛场一日而雨,其异术通感为若此也。”

唐中宗时,一年京畿地区数月未下雨,旱情非常严重,中宗就命荐福寺僧伽祈雨,不久即降雨。法藏法师求雨,也得雨。《神僧传》卷七记载:

景龙二年,中宗遣使迎师入内道场,尊为国师,寻出居荐福寺,甞独处一室。……一日中宗于内殿,语师曰,京邑无雨已是数月,愿师慈悲解朕忧迫。师将瓶水泛洒,俄顷阴云骤起甘雨大降。

而此次祈雨非常灵验,中宗给予的赏赐也丰厚:

中宗大喜,诏赐所修寺额以临淮寺为名。师请以普照王寺为名,盖欲依金像上字也。中宗以照字是天后庙讳,乃改为普光王寺,仍御笔亲书其额以赐焉。

这段僧伽大师祈雨事迹也见笔记中,《太平广记》以传奇的手法加以陈述。中宗在景龙二年驻锡荐福寺,顶有一穴,白天常以棉絮塞之,晚上则取掉,穴中冒出的烟气芳馥。祈雨的经历更加神异,法师将瓶水洒出,片刻功夫即阴云密布,大雨骤起。

荐福寺另一位高僧法藏的祈雨事迹在《法藏和尚传》中记载得非常详细。景龙二年(708),京都久旱不雨,风热地裂,奉中宗旨,法藏集百位法师于荐福寺祈雨解旱,七日后,感应道交,大雨滂沱。中宗深受感动,发心受持菩萨戒。《法藏和尚传》:“景龙二年,中夏悯雨,命藏集百法师于荐福寺,以法祷之。近七朝,遽致滂沱。过十夜,皆言浃洽。状告,诏批曰:“法王乖范,调御流慈,敷百座以祈恩,未一旬而获应。师等精诚讲说,当致疲劳。省表循环,再三欣悦。”后逾再朏,救暵如初。敕曰:“三宝熏修,(一本云重修,或谓再设百座讲乎?)一旬流液。慈云演荫,法雨含滋。师等精诚,遽蒙昭感。”由是中宗、睿宗皆请为菩萨戒师,崆峒之遗美是追,万乘归心,八纮延首,无机见阻,有苦待除。

曾经驻锡过大荐福寺的不空也擅长祈雨。移居淨影寺。是岁终夏愆陽。诏令祈雨。除了荐福寺,西明寺也曾举办过祈雨活动:

法师无畏者……开元四年至长安,……馆之西明寺,称为教主,秋旱诏祷雨。

菩提流至也曾在崇福寺做过祈雨活动:“五月大旱,敕菩提流至于崇福寺戒坛祈雨。”

《神僧传》卷八:“至天宝五载还京,是岁终夏愆阳,诏令祈雨。制曰,时不得赊雨不得暴,空奏立孔雀王坛,未尽三日雨已浃洽,帝大悦。后因一日大风卒起,诏空禳止。请银瓶一枚作法加持,须臾戢静。忽因池鹅误触瓶倾,其风又作急暴过前,勅令再止。”

三、供养佛牙

佛陀灭迹后,佛弟子在事相上发展出对佛遗体、遗迹的崇拜;在意识上,主要是譬喻、本生、因缘的流出。在对佛陀遗物的供养和崇拜日渐兴盛中,佛牙是佛陀舍利供养和崇拜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记载,佛牙舍利其一为帝释天请去,另一颗为海龙王请去,余二颗在人间,世上仅存两颗真身牙舍利。《杂阿含经》卷二十五就记载了安置佛牙的情况:“时,有释迦王、耶盘那王、钵罗婆王、兜沙罗王,众多眷属。如来顶骨、佛牙、佛钵安置东方。”

唐代舍利按形状及部位可分为佛指、佛牙、顶骨和舍利子。流传至今的舍利中最著名的是佛指舍利和佛牙舍利。中国赴印度求法的很多僧人也见过佛舍利,并记载了各国供养佛舍利的情况。智猛是雍州京兆新丰人,少年出家,专心修行,对于天竺国的释迦遗迹驰心向往。《高僧传》卷三记载了他见到佛牙时情形:“复西南行千三百里至迦维罗卫国。见佛发佛牙及肉髻骨,佛影迹炳然具存。”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有七八处记载到佛牙,如记载放置佛牙的宝函及佛牙的奇异景况:“精舍宝函中有佛牙,长余寸半,殊光异色,朝变夕改。远近相趋,士庶咸集,式修瞻仰,日百千众。”《大唐西域记》卷十一记载了王宫侧面即放置佛牙舍利,僧伽罗国“王宫侧有佛牙精舍,高数百尺,莹以珠珍,饰之奇宝。精舍上建表柱,置钵昙摩罗加大宝,宝光赫奕,联晖照曜,昼夜远望,烂若明星。王以佛牙日三灌洗,香水香末,或濯或焚,务极珍奇,式修供养。”可见,对佛牙供养非常兴盛,同时也是一件举国关注的大事。

佛牙随同佛教的东传一起进入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牙舍利在唐武宗以前主要是皇室崇奉供养,此后逐渐演变为对公卿士大夫及高僧、信众开放的供养形式。我国在北魏、北齐、梁陈、唐代、五代至明朝都有佛牙的相关记载。

《续高僧传》卷四:“冬处山中用遮寒厉,故有两牙王都。城外西南寺中有佛澡罐可容斗许,及佛扫帚并以佛牙,守护庄严殆难赡覩,奘为国使躬事顶戴。”

唐代长安,供养佛牙是寺庙非常重要的活动,多是各个寺庙轮流供养。荐福寺的佛牙供养最为有名。每年的三月八日至十五日,荐福寺开始供养佛牙。圆仁曾亲眼见过盛况:

二日,共义圆供主等及寺中数僧,开金阁,礼大圣文殊菩萨骑青毛师子圣像,金色颜貌,端严不可比喻。又见灵仙圣人手皮佛像及金铜塔。又见辟支佛牙。

根据圆仁的记载,最迟会昌初年荐福寺就出现了佛牙供养:

二月八日,金刚界曼荼罗帧画了。又令章敬寺镜霜于诸寺传阿弥陀净土念佛教。廿三日起首至廿五日,于此资圣寺传念佛教。又巡诸寺,每寺三日,每月巡轮不绝。又大庄严寺开释迦牟尼佛牙供养。从三月八日至十五日,荐福寺开佛牙供养。

八日,荐福寺开佛牙供养,诣寺随喜供养。街西兴福寺开佛牙会。巡院转帖兴善、青龙、资圣等三寺。

十一日,诣兴福寺礼佛牙,一宿。

佛牙供养,每个寺庙都设有珍供、百花、各种香料,供养楼廊下敷设不可胜计。佛牙在楼中庭,大德尽在楼上随喜赞叹。

四接待使臣和安置宫人

皇家功德寺还有接待使臣来访,展示唐代国家实力的政治功能,如唐长安的慈恩寺、大荐福寺、章敬寺等皇家功德寺就接待过国家使者。在唐宪宗元年,荐福寺曾与安国、慈恩、千福、开业、章敬等寺庙供吐蕃使者观之。荐福寺还曾作为武举中射长垛、骑射、步枪、布射、才貌、言语、举重等七科考试场地之所。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