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胡先哲: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地区观音信仰研究

作者:胡先哲 浙江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论文

浙江沿海地区是观音信仰在明清时期的重镇之地,并于此完成了观音海神化信仰。本文就浙江沿海地区的观音信仰就进行研究,探讨其信仰的本土化流变原因与形成。内容共分三部分:

首先,分析了浙江沿海观音信仰的发展及其海神化。作者认为魏晋南北朝动荡不宁的社会背景促成了观音信仰在中土的第一轮大发展,并在浙江沿海地区出现海神化的趋势;隋唐时期开放的社会环境以及玄奘、慧锷等高僧的身体力行促进了浙江沿海的观音信仰以普陀山为平台的进一步传播,形成了观音信仰的第二次大繁荣;两宋时期官方的支持使得观音信仰逐渐深入民间,并广泛应用于各种海洋活动,为明清时期观音信仰的发展成熟和海神化的完成奠定了基础;明清时期在官方、民众信仰、商人多方面因素的合力作用下促成了观音信仰海神化的完成,沿海地区观音道场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及其与海洋环境的融合是观音信仰完成海神化的重要标志。

其次,分析明清时期浙江沿海观音信仰的内容与形式。(一)海神化后的观音信仰与传统观音信仰在职能运用上表现出供奉礼拜、造像立寺、朝拜圣地相同之处外,还增添了庇护航行、祈求雨泽、镇守海疆等多项重要的职能;(二)分别从浙北沿海地区的天竺讲寺、灵隐寺、浙东地区的普陀山三大寺、祖印寺、浙东南地区国清寺等以供奉观音为中心之地的寺院进行了研究,从这类场所的历史发展中亦可知观音信仰在浙江沿海地区的尊崇地位,是这一区域海洋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三)根据观音信仰的中每年的三个观音香会以及水陆法会、观音素斋三方面说明明清时期沿海观音信仰的社会活动形态。

最后,明清时期浙江沿海观音信仰的群体与官民关系。明清时期的观音信仰的群体比较广泛,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普通民众为信仰的主体力量,因知识水平有限,不能深刻理解观音信仰的基本内涵,仅凭借对观音的供奉和信仰,满足自身的精神需要和生活欲求;二是浙江籍的士大夫和地方官的信奉与支持,促进浙江沿海民间观音信仰的盛行与深入民间的重要作用;三是皇室成员、士大夫为追求观音灵感和智慧解脱,在个人层面对观音信仰多报以虔诚的态度,在佛法上颇有造诣,但统治者为维护社会和谐及自身政权稳定,往往对各类民间信仰采取严格管控政策,因此,在官方对佛教和民间宗教信仰实行管制为主的大背景下,观音信仰以其多样性且积极正面的职能得到了保护和进一步发展。

总之,本文根据观音信仰在浙江沿海地区不同时间的传播与流变、不同人群与不同的信仰形态,说明了观音信仰与浙江沿海社会文化产生了密切的联系,深刻影响了浙江沿海的地方社会文化,为我们研究观音信仰本土化、海神化提供好的视角。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