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佛教初传中土时期的文化接入与仪式建构

文章信息

作者:蔡林波

收录于:《普陀学刊》第十二辑,第182—209页

内容简介

对于佛教初传入中土时期的历史面相问题,学界普遍认为主要是作为依附于黄老道术或道教。作者认为这种“依附说”不足以全面说明当时中国社会是如何看待与接受佛教这一问题,因此对于佛教初传中土时期的历史面相进行了重新论证。

作者的文章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对于佛教的进入中土社会,究竟属于“传入”还是“进入”进行了辨析,指出当时中国社会对于佛教的引入和接受,存在一种主动性求取“方外天道”的文化接入机制。因此,从精神与文化机制的深层角度而言,佛教与其说是被动地“传入”,还不如说是主动地“接入”。其次,对于佛教被接入中土的过程及其仪式建构进行了论述,指出佛教在传入中国之初,之所以被称之为“佛道”并非是不解佛教义理或权宜所致,而是意味着佛教作为“道”而根植于中土文化场域之中,成为参与建构中国文化传统的有机成分。而其具体的“接入”方式除思想文化层面外,更多的是通过考古学证据里所体现出来的“佛教图像”传入的这种仪式性的“接入”方式。可见,“佛道”实质是汉魏六朝时期中国社会对佛教的基本定位,也是这一时期中国佛教的历史面相,表明佛教从一开始就被“接入”中国文化内在结构之中,参与进中国文化及其宗教信仰之历史建构过程。最后,对于佛教被接入中土文化的历史逻辑进行了分析,指出有三种原因:(一)作为“公开之道”,佛教提供了一种公共性的信仰模式;(二)作为“平等之道”,佛教提供了一种普适性的安顿方式;(三)作为“解脱之道”,佛教提供了一种心性化的精神解脱方式。

作者简介

蔡林波,山东大学历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宗教学教研室主任,研究生导师。上海宗教学会理事,明道道教研究所秘书长,《上海道教》编辑、《涵静学刊》副主编、《正一道教研究》副主编。著有《神药之殇:道教丹术转型的文化阐释》《助天生物:道教生态观与现代文明》《中国道教科学技术史》(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在各类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