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略论佛教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章信息

作者:会闲法师

收录于:《普陀学刊》第十三辑,第2—21页。

内容简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故而近年以来对此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而佛教的教理、教义当中,亦不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的内容。因此,本文作者对于佛教该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论述。

作者的文章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对于佛教适应世俗社会的历程进行了简要梳理,指出佛教的发展史,是一个不断吸收传统文化并适应世俗社会的历程,佛教只有不断与世俗社会相适应才能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第二,对于传统文化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之处进行了分析,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升华,同时也准确反映了当下的时代需求。第三,对于佛教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指出中国佛教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伦理规范不但没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抵触的内容,其思想理念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融通之处,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具有积极作用。第四,对于观音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之处进行了论证,指出以慈悲、智慧、平等、精进、方便为代表的观音精神不仅在理论层面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共通之处,同时在实践层面也具备着积极意义。第五,对于佛教界该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探讨,指出太虚大师提出的人间佛教思想使得佛教更倾向于解决人类和社会的现实问题,指明了当今佛教的发展方向;认为佛教界应继承人间佛教思想,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利用佛教的智慧帮助世俗民众解决思想及生活上的困惑烦恼,并在公益慈善及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贡献,以使佛教在实践层面积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

作者简介

会闲法师,浙江宁海人,斯里兰卡凯兰尼亚大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后。一九九零年在普陀山慧济禅寺礼道生长老、了开长老剃度出家,临济宗、天台宗、曹洞宗、律宗法嗣。现任浙江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普陀山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常务副院长、研究生导师、学院国际观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普陀山普陀讲寺首座、监院;斯里兰卡国立凯兰尼亚大学佛学与巴利语研究院客座讲师,西北大学玄奘研究院兼职教授等。《普陀山佛学丛书》主编,《普陀学刊》主编,著有《观音学概论》《千手经要义》《闲师慧语》等,点校《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金刚经集注》等,译有《梵网经》,并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