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少林寺传统的不断恢复与弘扬,少林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国家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与此同时,各类影视媒体开始以少林寺为题材,通过对少林寺历史的再现、少林寺高僧大德的生平事迹、少林寺武僧的故事演绎,让公众对少林寺有了一个真实、准确的认识和了解。以1982年公映的《少林寺》这部电影为代表,该电影以当时一角一张的票价,产生了上亿的票房,让中国人都知道河南嵩山有个少林寺,少林功夫甲天下。之后,又有诸如《少林寺传奇》《少林僧兵》《新少林寺》等影视作品问世,以惩恶扬善、匡扶正义、拜师学艺等为题材的作品层出不穷,少林寺也越来越被公众所熟知。据统计,先后有上百部与少林寺相关的影视作品问世,还有世界各国电视台拍摄的专题片、访谈等,少林寺、少林文化很快享誉海内外。
少林寺山门
《少林寺》拍摄于1980年,由香港导演张鑫炎执导。影片以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大历史为背景,主要讲述了隋唐年间的著名武术家“神腿张”抗暴助义,遭到了王仁则的残杀,其子小虎逃亡至少林寺,并为少林武僧昙宗所救。小虎为报父仇,拜昙宗为师,习武少林,并落发为沙弥,法号觉远。一日,李世民偷渡黄河被王仁则兵马围困,觉远等施计解救。王仁则以少林寺内有人通敌谋反为由,准备灭掉少林。众僧浴血奋战,昙宗战死。此时李世民率兵返回攻陷洛阳,王仁则被觉远手刃。为继承昙宗遗志,觉远受戒为僧,广受门徒。唐太宗奖赏僧兵,并立碑表彰。自此,少林习武风盛,名扬四海,威震八方。
“天下功夫出少林”,电影《少林寺》公映后,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到少林寺习武的热潮。这只是一个小的契机,作为禅宗祖庭、功夫圣地,少林寺自公元495年建寺以来,历经沧海桑田,依然有序传承发展至今,与其独特的文化内蕴、生生不息的少林精神密不可分。何谓少林精神?少林精神是少林寺僧众在长期宗教活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为广大少林僧众认可和接受,并不断实践的优秀思想品格,是少林僧众理想信念的综合反映。
天下第一祖庭少林寺
少林文化是孕育少林精神的母体和源泉,少林精神是少林文化的积淀,是少林文化深层本质的深刻和集中体现。离开了少林文化,少林精神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少林文化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与时俱进的优秀品格和强大的生命力,为少林精神的世代延续和弘扬光大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撑。
经过千余年的沉淀与浓缩,少林精神的内涵与外延得到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值此电影《少林寺》公映40周年之际,作为长期研究少林文化、青睐少林文化的一员,笔者想谈一谈从古至今由少林僧团、少林弟子继承与发扬的少林精神,究竟有哪些内涵。笔者认为,少林精神主要有如下内涵——
一是坚守信仰,坚忍不拔的苦乐精神。少林僧人坚守佛教信仰,千余年如一日,与青灯古佛相伴,与梵呗香雾相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深受后世推崇。“修行不怕苦,乐自在其中。”在诵经念佛、参禅打坐、躬耕佛事等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寺院生活中,少林僧人精进勇猛,以苦为乐,这种坚忍不拔的苦乐精神,是少林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少林寺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