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无着庵与中外佛教文化交流


1997年,尼泊尔请求,经国务院邀请,尼泊尔、泰国、缅甸、越南、马来西亚、韩国、美国、英国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03名僧尼(均为博士或硕士)至无着庵接受“二部僧戒”。这是新中国建国后中国佛教界第一次举办的对外传戒活动,盛况空前,影响深远。


说来也属有缘,我是在1995年初调到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当时见有一块有着沧桑感而不失威严的“大雄宝殿”大木匾,立于地方志办公室新落成的办公大楼二楼文献处资料室地板上,群书簇拥之中,为何有此佛庵之匾,颇觉惊讶。打听之下,有一段古。

原来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时,无着庵为广州市民政工厂所使用,时任民政工厂厂长的余汝基于偶然间发现此无着庵“大雄宝殿”木匾被弃置于某废料仓房中,不忍令其湮没,乃毅然将其匿藏于家中。其后余汝基调动工作到市志办,1995年广州市地方志办大楼建成,余汝基即将木匾移放楼中。考此匾之四角处有矩形榫口,知其曾被充作工作台面之用,斧凿之痕犹依稀可见。匾额因此得以妥为收藏。

1996年,此匾终得以物归无着庵。这是无着庵曲折兴废的历史中一个插曲。

无着庵创建于清康熙年间,雍正、乾隆、嘉庆各朝,香火鼎盛,师徒传承,成为广东名庵。道光后,无着庵从师徒相承逐步发展成8房子孙,轮流管理庵内常住事务。

广州城内清代还建有一批尼庵,诸如康熙年间,在今德政中路担杆巷还建有静法庵,大东门外校场东建有地藏庵;乾隆年间,在豪贤路建有福胜庵,在今文明路建有万嘉庵(又称桥木庵);嘉庆年间,在德政中路建有福照庵;道光年间,在今芳草街东三巷建有蟠龙庵;咸丰年间,在今文明路建有万应庵,在今德政北雅荷塘建有福庆庵。这些庵院后来都湮没了。

建于校场东的地藏庵,在雍正六年(1728)改为普济院,收养孤者、盲者,后来成为南洋电器厂之地,前些年,我还参加过评判现存一座清代管理普济院衙门的建筑的活动,现在听说这里有旧城混合改造兴建“越秀之心”之规划,此地或将代以摩天大楼。广州城东为数不少而又规模不大的尼庵,反映了在旧时的男权社会中,众多妇女将遁入空门作为人生归途的无奈。男修道者所在的寺院光孝寺、六榕寺、大佛寺均在城西,且烟火旺盛,代代相传,女修道者所在的庵堂均在城东,寂寥度日。城东在明清时期很长时间是人烟不多的荒僻之处,因而适合于比丘尼静修之环境。佛门间男女修道场所的对比,也成为人世间男女不平等的一个倒影。

无着庵庵址原为明代某尚书宅园,清康熙年间用了11年时间建庵,占地约五千多平方米,规模不小。从咸丰年间,洋人所绘《广东省城图》中,标此庵为B.N(BuddhistNunnery尼姑庵),可见仍为广州城中的著名庙宇。

民国时期的1924年,广州市政厅为筹集北伐军饷和市政建设经费,将广州城中大小寺观庵堂庙宇房产拍卖充公,众无着庵子孙合筹得大洋五千元,赎回了无着庵大殿、观音阁、祖堂、僧房等十多间,然而,庵址已较原来缩小了一半。

陈济棠主粤时期,无着庵是广州七大名庵之一。

新中国建国初,无着庵内存有尼众15名,经济生活比较困难,除靠少量法事收入外,将部分殿堂房舍租给市民政工厂作生产厂房。“文化大革命”期间,庵内佛像、经书、法器悉数被毁,尼众被遣散,殿堂房舍分别由市民政工厂、东山区弹簧厂、东山区房管局和市房管局扩大使用或占用。大殿前放生塘填平建起两座住宅楼房。历经三百年风雨的无着庵就此尼去楼空,面目全非。清光绪年间进士黄嘉礼书写的“大雄宝殿”牌匾也被人拆下。

历经浩劫之后,宗教政策得以重新落实。1986年,广州市政府批准恢复开放无着庵,并将庵址归还市佛教协会管理。

1988年,起无着庵恢复宗教活动。市佛教协会礼请国内知名的净律兼修的比丘尼宽敬法师从扬州来羊城主持寺务,筹备维修和重建工作。宽敬法师是辽宁沈阳人,1953年出家,师从虚云和尚。她是扬州祗陀林、常州净观禅院住持,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委员,曾任广东省、广州市、扬州市佛教协会副会长。

随同宽敬来穗的还有12位年轻的比丘尼,在老法师带领下,在一片断垣残壁上重建道场。至1989年,收回全部被占房地,是年9月动工重建,至2005年,历经十七载,终于使这一古道场重光。来自辽、鄂、赣、琼以及港地尼众20多人在此修持。先后修建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教学楼、斋堂、厨房、僧舍、学生楼,总建筑面积达五千多平方米。历劫漂泊的无着庵大雄宝殿匾额终得以物归原位。

1987年、1991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两次到无着庵视察工作,并题写庵匾。题词有“无着”“离一切相,行一切善”“慧灯永续,妙愿圆成,弘法利生,一切无碍”。离一切相、一切无碍,是对庵名“无着”的最好诠释。

无着庵成为了中外佛教文化交流活动的一处重要场所。1997年,应尼泊尔请求,经国务院邀请,尼泊尔、泰国、缅甸、越南、马来西亚、韩国、美国、英国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103名僧尼(均为博士或硕士)至无着庵接受“二部僧戒”。宽敬法师年已77岁高龄,仍然不辞劳苦出任尼部戒和尚,主持传戒仪式。这是新中国建国后中国佛教界第一次举办的对外传戒活动,盛况空前,影响深远。

如今的无着庵,隐藏于商铺环绕的闹市之中。从山门而入,坐北朝南,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宝殿、教学楼;左右两侧为僧舍和学生楼;大雄宝殿左后边是观音殿。由于土地面积有限,庵内建筑只好向空间发展,均为层楼建筑,钟楼、鼓楼则分别建在僧舍和学生楼顶层。寺庵虽不算宽敞,但由于庵内建筑安排合理、错落有致,再加之树木成林、绿影婆娑,让人觉得玲珑紧凑、秩序井然,在声声佛号和磬声中,使人顿生出尘之感。无着庵尼众严持戒律、勤修六度,每天必修早晚课,过午不食,过着如法如律的学修生活。

文字:陈泽泓 题图:陆丽文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