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观音慈林集》研究

文章信息

作者:陆春雄

内容简介

观音慈林集》是清代弘赞法师所汇集,由上、中、下三篇构成。其上篇共收录了十一篇与观音有关的经典,中、下篇则收集自晋秦到清朝,于廿六种书传中,人民为了现实生活上的需求,或称名(称念观音圣号)或诵念《心经》《观音经》(《普门品》),或持诵大悲咒相关的观音感应故事一百五十四则(含印度九则)。文章就《观音慈林集》感应故事进行研究,内容共分为三部分:

首先,根据汉译的《华严经》《悲华经》等探讨观音信仰的起源,作者认为观音信仰起源于今锡兰的普德兰港,即《华严经》中的光明山。另外通过对中国、日本、越南、柬埔寨等地域的观音信仰的说明,指出观音在亚洲(世界)的广泛信仰。

其次,分析《观音慈林集》的内涵。(一)根据《慈林集》中所收录的观音经典,阐述观音菩萨以大慈大悲尽未来际饶益众生,其悲愿宏深,且缘在娑婆;(二)众生若能称观音名号,菩萨即能以普门现之,帮助众生救七难、满二求、去三毒等现实的利益。(三)以《慈林集》及其他书传之观音感应故事来验证其慈悲之力。

最后,随着佛法之增进,观音感应故事之弘传,硏究其在佛学、文学之影响。在佛学上证明观音菩萨的“大慈为众生归依,大悲度脱众生”之普门信仰;在文学上开创了神魔小说之先锋,奠定了佛教感应故事之模式,同时促进了宝卷、传奇类文学之发展。

总之,文章通过对《观音慈林集》中的经典与感应故事的研究,体现观音菩萨的普门示现与慈悲救度,也展现中国观音信仰形态是以救难信仰为主导。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