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魏晋南北朝观音信仰之流传

文章信息

作者:许淑絮

内容简介

魏晋南北朝三百余年间,政权交替,篡弑频繁,加上外族入侵,造成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佛教观音信仰恰于此时传入中土,百姓乃寄心于观音信仰的力量,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解决现实中的苦难。本文以魏晋南北朝观音信仰流传为研究对象,内容共分三部分:

首先,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所译与观音信仰相关的经典及其译经师的研究,作者指出“光世音”一词首次出现是在安世高所译的《佛说自誓三昧经》,而非竺法护译的《正法华经》;同时提出观音信仰在东汉末年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已经传入中国。

其次,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感应故事。由于《法华经》的广泛流传,使得应验记逐渐兴起与传播,根据早期的三种《观世音应验记》的分析,观音菩萨不但可以解救水、火等七难,还能接引亡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说明早期的观音信仰不仅关注现实苦难,亦涉及到终极关怀的他方世界。

最后,分析南北朝各时期的观音形象。(一)北魏时期的观音造型有天衣彩带,呈现出X形状与厚重感;东魏时期观音像增多,造像面身修长,依纹简略,仪态自然;北齐造像取胜于她的线条柔和,头戴宝冠叶瓣较散,脸部微笑变得更加含蓄,此时期的双观音菩萨立像开始流行;北周时期的造像部分雕刻十分细腻、生动,躯干相对直立、呆板,此时期的造像已经完全脱离魏晋时期肢体僵硬的清瘦型风格,逐渐转变为面丰肩圆、颔首挺胸的圆润饱满型。(二)现存最早的观音造像是属于净土系统的图像;根据观音碑铭的记载,在六朝中有不少为往生者祈福与满足现实的安乐而发愿造观音像。

总之,文章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观音信仰的传入与流行进行分析,得出中土最早接受并流行东土的观音信仰是救难观音,但流行的最早观音像却是净土观音。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