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心经》是可以帮助我们“找回自心”的经典

般若,是如实认知一切事物与本源的智慧,是能够解道、悟道、修证、了脱生死、超凡入圣的智慧。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中,般若为智行,实行般若,可以彻底照破无明烦恼的愚痴暗蔽,成就佛知佛见。

在汉传佛教中,般若系经典是份量最大且品类最多的,如《心经》《金刚经》《摩诃般若》《放光般若》等经典均属之。般若为无上智慧,只有学习般若智慧,才能洞澈宇宙人生真理,迈向觉悟佛果,进而广度无量众生离苦得乐,这也是佛陀用较长时间说法般若经的原因。

《心经》全称《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又略称《般若心经》。经文只有260个字,在佛界的地位却举足轻重。“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句意远旨深、干古传颂的玄妙经句,即是出自《心经》。

▲清_弘一法师_心经

《心经》与《金刚经》一样,在佛学界广为流传,是《大般若经》的一部分,并被认为是600卷《大般若经》的心髓。《大般若经》由唐玄奘翻译,为大乘般若类经典的汇编,号称“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其作为大乘佛教的基础理论,主要说明了诸法“性空幻有”的道理。

性空,指佛所说的一切法(即一切现象)都没有实在的自性;幻有,指一切法虽然自性空,但并非虚无,假有的现象仍然存在。《大般若经》认为世俗认识的一切对象,均属“因缘和合”,假而不实;唯有通过“般若”对世俗认识的否定,才能把握佛教真理,达到觉悟解脱的境界。

260字的《心经》不但涵盖了洋洋600卷《大般若经》的微言奥义,还将佛教思想的核心概念完整地呈现了出来。如五蕴、六根、六触、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六度、究竟涅槃、阿靜多罗三藐三菩提等。如此简练的经文,包含的佛教内容却如此丰富,因此被佛教徒信奉为圭桌,尊为修行的指南,利生的法宝。寺院的早晚课诵本中皆有其编录,将其作为早晚必诵和常诵的一部经典。

▲玄奘三藏像

《心经》最早是由后秦著名法师、译经家鸠摩罗什传入汉地的,名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流传最广的汉译本则是后来玄奘大师翻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历史上《心经》的汉译本共有十一种,重要的除了以上所说的两个略本外,还有五个广本,不一一赘述。

《心经》的“心”字,梵文原意是“心脏”“肝脏”,引申为“核心”“心要”,代表最精要的法义,《大般若经》的浓缩与精要。另外还有一种世俗含义,便是“心之经”,通俗讲是“治愈心病的经”,这样的说法这对现代人来说更有意义。

明朝王阳明曾说:“山中之贼易治,心中之贼难防。”这“贼”可以理解为内心的烦恼。佛经中亦云:“佛说种种法,为治种种心。”“心”就是指我们心中的烦恼。而《心经》就是要治我们的种种心,让我们找到自心,认识自心,明白自心,打破迷情妄执,洗涤内心垢秽,进而拥有超脱的智慧,还归本来清之境。因此,《心经》可以说是帮助我们“找回自心”的佛经。

▲唐_写经_心经描金纸本

《心经》自公元402年被译介到汉地,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喜爱,但是破译此经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其中涉及很多玄奥艰深的佛学理念,并且心经的特点是文约而义深,很少有人能将其中的经义领略透彻。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