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禅者风范 泽润众生——深切怀念当代禅宗泰斗绍云长老

2022年7月4日,是一个普通而又特别的日子。北京受“暹芭”残余环流的影响,时而雷阵雨,时而下暴雨,时而又骄阳似火,反常的天气闷热潮湿,酷暑难耐,让人烦躁不安,总感觉到将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晚饭后,我像往常一样,拿着手机刷着微信,突然在朋友圈看到安徽褒禅寺发出的一则讣告:“绍云老和尚已于今日下午4:30在褒禅寺安祥舍报”。顿时,犹如晴天霹雳,让我猝不及防,仿佛山崩地裂,天昏地暗,一下子跌入万丈深渊。我不相信,半个月前,他还与我打过电话,怎么一下子就走了呢?继而,一种对生命脆弱和无常的感悟,瞬间包裹着我,让我那般无助,那般不舍、那般断肠。

来日并无方长,一别再无归期,今后相见只有在梦里。几多慈悲,几多哀伤,几多追忆,透过流淌的泪水,穿过漫长的岁月,从时光隧道走出,不断地在我眼前浮现,清晰依旧,鲜活如初,挥之不去。

一、他儒雅清朗,温和宽厚,豁达大度,学识广博,让我萌生一种走近他的愿望

2017年10月,父亲的不幸离世,让我悲痛欲绝,情绪低沉,很长时间缓不过劲来,人像掉了魂一样,郁郁寡欢,无精打采。远在安徽的朋友知道后,请我到安徽散散心,排解一下心中的悲伤,重点向我推荐了位于含山县的褒禅寺,还嘱咐我一定要去拜访方丈绍云长老。我临行前,先在网上做了功课,对褒禅寺有了初步了解,特别是方丈绍云长老坎坷而传奇的经历,深深地吸引了我。

我们一行驱车从南京出发,途经马鞍山,经过一个多小时,到达安徽省含山县,然后沿着乡村公路,进入到褒禅寺风景区。放眼望去,群山绵延,层峦叠嶂,树木繁茂,高耸挺拔,满目清翠,好一派生机勃勃,山清水秀、赏心悦目的山乡景致。这时,一座俊秀奇巧、飞檐坡顶,呈“品”字型的灰色山门出现在我们眼前。跨进山门,就是千古名刹——褒禅寺。只见依山而建的赭黄色庙宇,庄严肃穆,高低错落,祥云环绕,金光灿烂,使这座在废墟上重建的千古名刹,再现昔日雄风;高耸入云的舍利石塔,巍峨壮观,奇俊雄伟,像一位历史老人,默默的注视着这里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进入寺庙大门,我们直奔主题,向一位迎面走来的小和尚打听绍云长老今天是否在寺庙?听完我们的来意,小和尚会心一笑说:“你们来得正是时候,师父今天在方丈室”,并热情地带我们前往。

穿过一道开放式内廊,爬上两层陡峭的楼梯,我们来到了方丈室——一座古香古色的两层中式小楼前。只见两旁的门柱上,悬挂着两幅绍云长老亲手书写“棒喝声中明祖意,根尘缘里见禅机”的黑底镏金牌匾。一位身穿灰色袈裟,儒雅清癯、面容慈祥、举止若佛的老人端坐在书桌前,正专心致志地阅读报纸。潜意识中,我忽然涌现出一种似曾相识的“海马效应”。

看到我们初来乍到,风尘仆仆,绍云长老马上让侍者安排我们的生活起居,亲自陪同我们用餐。晚饭后,他邀我到方丈室。我没有初次见面的拘谨不安,仿佛相识已久,与他畅所欲言,谈天说地,没有丝毫的顾忌。其间,我被他铄古切今、满腹经伦的知识所折服,更被他的心系苍生的情怀所感动。他的人生经历,像一桢浓笔重彩的漫漫长卷,折射出中国的百年风云和时代变迁。

绍云长老,俗姓黄,名德泉,字清濂,安徽省含山县张公乡人。生于一九三八年九月,幼入私塾读四书五经,12岁得遇佛法,遂萌生皈依三宝之念。他19岁独自徒步前往江西省永修县云居山,拜谒年愈百岁的虚云老和尚为师,得赐法名宣德,字绍云。虚云老和尚是海内外佛教界公认的当代禅宗泰斗,与藏传佛教领袖班禅额尔德尼,同为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其皈依弟子逾数10万之众,遍布国内与东南亚及美洲诸国。同年秋,绍云奉师命,前往广东南华寺受戒,圆满后返回云居山,亲近师尊,苦研佛学,浸淫于佛法典籍之中,定慧双修,探求人生真谛。每当有疑惑处,均得虚老点拨教诲,喜得恩师真传,致使修持精进,对佛法佛理感悟甚深,深得恩师喜爱,年仅22岁,就被传授衣钵,成为禅宗沩仰宗第九代传人。

几十年来,绍云长老勤修佛法,不敢一日懈怠。他在厄难中精修净业,在磨难中道念愈坚。他弘扬佛法,利被群庶,与人为善,慈悲为怀,德众博学之名不胫而走。先后到过印度、缅甸、泰国、新加坡、美国、欧洲和香港、台湾等地交流讲学。2001年,绍云长老受邀担任褒禅寺住持,担起恢复慧褒祖师道场的重任,历时五载,将一片残垣断壁的褒禅寺废墟,重建成一处殿宇雄伟、佛像庄严的佛教丛林,尤其为供奉褒禅寺镇寺之宝藏——慧褒舍利,重建的千佛舍利石塔,使见者闻者皆得法益,僧人居士及四方民众争相拜之观之。2004年,绍云长老被香港宝林禅寺聘为首座,礼请赴港讲学开示,原定数日,不期连讲20多日,听众无数,港人称赞:“法师辩才无碍,深入浅出,大众欢喜,愿乐愿闻。”其宣讲精要10万余言,被港人刊印成书,广为流传。2006年3月,绍云长老被嵩山少林寺聘为首座,邀请至少林寺参与接待俄罗斯总统普京等重大国事活动。

绍云长老因其佛学广博,人格高尚,亲和力感召力强,除担任褒禅寺住持外,还被香港宝林禅寺、宝莲寺,江西云居山真如寺、江西宝峰寺、江浦狮子岭兜率寺、河南嵩山少林寺等多处禅寺礼为首座。在佛教事务繁忙之余,他还秉烛夜书,先后著书数册,让佛法知识在更广阔的领域弘扬。他虽然年事已高,仍在为振兴佛门、弘扬佛法而不辞辛劳。有人问他,您已是耄耋之年,何必如此操劳?他答道:“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耳!”

我们离开时,善解人意的绍云长老送我两幅亲手书写的条幅,其中一幅是“结缘乃是亲人,放下就是幸福”,让我倍感温暖和亲切。冥冥之中,我仿佛是来赶赴一场缘定三生的约会。

红尘中,情缘本无解,莫问因由。世间本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遇见。所有的相遇,都是缘分的注定。只有默契神通、心有灵犀的人,才会同频共鸣看世间潮起潮落,阅人间悲欢离合,才会跨越山川湖海亲近你,看到你内心深藏的美丽。

我与绍云长老的相识,就是这样一场心仪已久的遇见。


二、他慈悲济世,温良谦恭,乐善好施,忘我利他,惟愿众生得离苦。 

慈悲是佛门的责任,也是佛法的根本,劝诫人们要有恻隐怜悯之心。慈心是希望他人得到快乐,慈行是帮助他人得到快乐;而悲心是希望他人解除痛苦,悲行则是帮助他人解除痛苦。

作为一位高僧大德,绍云长老的慈悲,既来自深厚的慧性与善根,也来自他芳越蘅杜、净如冰雪的宗教情操。

从佛法传入中国,寺庙就是人们宗教信仰的皈依之地和历史文化汇聚之所,聚集着缁素信众这个特殊群体。他们中间,有的文韬武略,博学多识;有的飞檐走壁,钻天入地;有的精通医术,有药到病除、妙手回春之功,还有历经沧海传承下来的绝世秘方。因此,许多大和尚不仅佛法学养丰厚,而且能救死扶伤,治病救人。

绍云长老到云居山出家后,开始是随学于海灯法师。在此期间,懂得中医的海灯法师经常带他去山中采集草药,同时给他讲解每种草药的用途和制作方法,这使他识得不少草药。文革期间,他被迫还俗返家后,政府要求在农村组建合作医疗室。因他有一定的中医学知识,生产大队让他去采摘中草药。从此,他成为一名专职采药员。在采药的同时,他购买了系统的中医书籍自学。凭借超强的记忆力,经过多年刻苦钻研,很快就掌握了比较全面的中医学基础知识,开始给病人把脉治病,其医术在当地小有名气。绍云长老在大队合作医疗室干了几年“赤脚医生”,后被调到公社卫生院做中医。他深知农民缺医少药的苦衷,在学习中医的同时,自学西医并付诸实践。由于勤奋好学,勇于探索,对医术精益求精,对病人关怀有加,不久就被提拔为该院院长。

虽然担任了行政职务,但慕名而来的病患者却络绎不绝。繁忙之余,他仍然坚持出诊,热心地为患者服务。为了提高医疗水平,更好地为群众看病,他顶着酷暑炎热,经常在蚊帐中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地区500余人的考试中,他以仅次于第一名0.5分的好成绩,被顺利评为高级中医师。南京、上海和江苏地区的很多患者都远道而来,找他看病。马鞍山钢铁厂原花山矿区的王书记,被南京、上海的大医院确诊为癌症,西医对此束手无策,没什么好办法,慕名前来找他试试中医。经过认真分析、细心诊断,他精心配伍,不顾危险,亲自上山采集原生态的药材,做成小蜜丸,竟把王书记的癌症给治好了,让人啧啧称奇。

绍云长老的慈悲,还突出表现在对农民细致入微的体贴和深切同情,解人之所难,渡人之所苦。由于褒禅山距离含山县城较远,村民出门不方便,再加看病难、看病贵等原因,附近的村民都纷至沓来找他看病。无论是对达官显贵,还是对普通百姓,他都一视同仁,态度和蔼,热情接待,精准诊治,分文不取。遇到生活就医有困难的村民,经常给予经济接济,他不忍心看到基层群众经受生活与疾病之苦。有一次,我利用出差路过安徽的机会去看望他,正巧遇到一位患糖尿病的村民,前来请他治疗。看到患者脚后跟已开始溃烂,绍云长老十分着急,向我打听北京有否治疗糖尿病的中医偏方或秘方。我回北京后找到有关部门,还真弄到了一份治疗糖尿病的偏方。他如获至宝,马上让这位患者服用,并将处方抄在笔记本上备用。对有些中医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与患者一起认真分析病因,给予合理建议,帮助他们寻医问药,避免走弯路,花冤枉钱。

遇见生活中受到挫折的人,他总是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佛法的精髓要义,不厌其烦地开导他们,树立生活信心,阐明人生意义,让他们茅塞顿开,满意而归。他亲切的面容,谆谆的教诲,像一缕灿烂的阳光,驱散了人们心中的雾霾,人们敬重他,爱戴他,把他奉为人生导师和良师益友,有什么为难事,都来向他请教。对四方信众的宗教需求,他也竭尽所能予以满足,走到哪里,就把无量光佛的吉祥欢乐带到哪里,通过宗教活动,给信众带去宗教的情感愉悦和精神满足。他每天佛事活动安排得满满的,有时还要接待几十位客人,丝毫不像一位耄耋老人。有几次出差到北京,面对慕名而来的信众,尽管身体非常疲惫,他全然不顾,有时还交谈到深夜,完全忘记了自己既是老人,又是患有多种慢性病的病人。

2020年12月初,绍云长老来北京出差,立即打电话通知我。接到他的电话,我十分高兴,马上赶到他下榻的宾馆看望他。闲聊中,我向他提起前不久朋友带我去体验量子舱的事,向他介绍利用量子舱治病与保健的有关情况。他听后十分兴奋,仔细询问了量子舱的治病原理和价格,与我商量,能否带他去现场体验一下。如果合适,他准备买一套安装在褒禅寺,不但能满足寺庙的需要,还能为附近的村民解除病痛。我被绍云长老的大爱和慈悲所感动,第二天便安排车拉着他,拜访了发明量子舱的科学家,让他亲自体验其神奇疗效。从北京回褒禅寺不久,他自掏腰包,购买了全套的量子舱产品,安装调试好供人们使用。

绍云长老慈悲为怀、无私奉献、情系众生,几十年如一日,忠实地履行着出家人的初心与本色,真实地践行着佛教的真谛与责任。他像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四众弟子和人们心中。

三、他德行天下,心地无私,物我两忘,利乐有情,具有禅者之风

   “内勤克念之功,外弘不争之德”,是被出家衲子称之为圭臬的《警策文》中的一句话。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修行的座右铭被尊崇。绍云长老在他所著的《多余的话》封底,郑重地印上了这句话。可见,对他的影响鞭策之深广,也是他一生做人与修行为之履践的生动写照。

许多与绍云长老有过接触过的人,对他的笑容回味无穷,难以忘怀,说像蓝天一样澄净,像白玉一样纯洁,像大海一样深沉,像岩石一样坚毅。犹如佛陀指定,只要看上一眼,就信心倍增,有被长老照拂呵护的感觉。 

《无常经》中说:“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心外无物,心生万物。”一个人的相貌,是内在心地心境的外在表现,生活习性、过往经历、气度品行,一切全都写在脸上。这句话,用在绍云长老身上最恰当不过。

绍云长老品德高洁,清正平和,真挚宽厚,谦逊大度,善解人意,润物无声,风化于成,事事展现出“细微之处见风范, 毫厘之优定乾坤”的禅者风范。2019年8月初,绍云长老从美国出访归来落地北京转车。我去看望他,结合对当前社会现实问题的一些迷茫,向他请教。我说,现在风气不正,人们追名逐利,甚至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铤而走险。有些地方,都是坏人当道,恶棍掌权,德不配位。就像人们常说的,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而且这些坏蛋的事业和福报也很大。这哪是什么恶有恶报,反倒是有些好人没有善报,与我们常说的厚德载物和有德之人必有福报相悖呀?他对我说:“做人首先要立德,德立不好,事也做不好,这个不用质疑。现在社会复杂,人心浮燥,良莠并存,是有一些不正常现象。但世事难料,因果不虚。每一个生命都是依据他的所作所为,感应各式各样的因果报应,并且生生不息地在宇宙间轮回转世的,这是佛教的根本之所在。”

“人们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易经》上也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说的就是这个因果关系。所以无论你做什么,都要学会做人。我常常跟一些从政的朋友讲,不要说做官难,把人做好了,做官自然容易。上台要学做人,下台也要学做人,别把人做绝了。人做绝了,不会有好下场。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你别着急现在有一些坏人,还没有得到报应。佛教是讲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现世不报,下世定报。所谓一切皆由因果、因缘而来,善因善果,恶因恶果,随人自取,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祸福无门,唯人自召’,怨不得人。他还用“心中有诚,方能为人处世。心中有德,方能立德立言。心中有道,方能济世济民。以天地之心为心,方能知义。以日月之照为照,方能知明。以诚信之德为德,方能知理”激励我,修美德,做好人,成大业。

他的这番话,犹如醍醐灌顶,一扫我心中的乌云,顿时变得亮堂起来。作为一位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禅宗泰斗,他不但是这样对人开示的,自己更是一位明心见性,积德行善、矜贫救厄的虔诚实践者,于无声处对大家循循善诱和教育熏陶。有一次,他从褒禅寺给我打电话说,量子舱已经装好了,现正在调试。为表示对科学家的感谢,请我代他邀请科学家到褒禅寺来考察参观,还说要把来回的盘缠钱汇给我。我听后非常诧异。对他说,我们来游览,盘缠钱怎么能让您出?他说,我们出家人,都是这样做的。特别是听说这位科学家正在研究量子舱的更新换代产品,需要一笔科研经费时,他马上表示科学家是在为人类健康造福,要在及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20万元赞助。时光虽然过去了两年多,但绍云长老的言犹在耳,连当时的语气我都记忆犹新。每当想起,心中就淌过一股股暖流。


微信图片_202302081605108.jpg


绍云长老对出家弟子,也是无微不至,关爱有加。他经常把自己的供品及用物布施大众,对四众弟子嘘寒问暖,呵护体贴。弟子们有什么困惑疑问或生活问题,都愿意在第一时间,请他解疑释惑。他在住持褒禅寺时,四方大众闻声来集,延绵不断,都为聆听老和尚的教诲和指导。虽然我与绍云长老认识时间不长,但对我视为己出。每次他来北京,只要我安排活动,他都不去别处;只要我有时间,他都愿意跟我在一起,这真是一种说不清的缘分。有一次,我向他倾诉父亲离世后的悲痛,将制作的几篇怀念父亲的配乐散文播放给他听,他竟然专注的聆听了近一个小时,听到有的章节,还不时落泪。为了尽地主之宜,我带他去新世纪日航饭店,感受机器人送餐的生活乐趣;带他去静莲斋餐厅吃素食,品尝天然食材的本真醇香;带他去拜访业界名流,了解五光十色的世界;带他去301医院口腔门诊,体验牙齿修补的新技术新材料……他曾多次对二祖寺的当家行渡法师说,他与我不是一般的缘分,我们是前世的六亲眷属。

2021年4月下旬,我因事来杭州,想专门抽时间去褒禅寺看望绍云长老。我与他联系,说想过来拜望他。听说我要来,他很高兴,嘱咐我们开车注意安全。从杭州到褒禅寺相距350多公里。一路上,绍云长老多次叮嘱侍者打电话询问我们的行进位置,直到汽车进入寺庙停车场后,才放下心来。我们一行急切地赶到方丈会客室,只见绍云长老身穿深灰色长褂,坐在摆满鲜花、水果、饮料的条桌前,面带微笑地等待着我们。一晃快半年不见了,就在几个月前,他还患过一次脑梗。虽然现在依旧清爽整洁,宽厚亲和,但是身体和精力明显不如以前,额头上两道充满生机的寿眉几乎全白了。见此情景,我有些伤感,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和压抑。侍者告知我,师父为了迎接我们,今天一大早就起床沐浴更衣,安排接待事宜,还特意吩咐厨房准备好午餐。绍云长老就是这样,时时处处想着别人,对人无微不至,礼节周全,唯独没有他自己。他从灵魂到外表,展现给人的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温润与高贵。

2022年6月16日,绍云长老给我打电话。我跟他约定,等疫情缓解就过来看望他。我对他开玩笑说,每次我来看您,离别时想与您拥抱一下,您总是扭扭捏捏,不好意思。我下次来,你还这样,我就再也不来了。他听后哈哈大笑,在电话里连说了三个“好!好!好!”谁能想到,这是他生前与我的最后一次通话。他的过早圆寂,不仅是中国佛教界的巨大损失,也让我失去了一位慈父般的长者,一个不可多得的恩师大德,一片宁静温暖的精神港湾。



四、他爱国爱教,禅行绵密,行持精严,率先垂范,永远激励着广大信众刻苦修行

云散水流去,杳然天地空。从19岁独自徒步前往江西永修县云居山,被虚云老和尚收为关门弟子,到为振兴佛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直至85岁安祥示寂。绍云长老一生坎坷曲折,饱受磨难,但他始终爱国爱教,信仰如炽,道念弥坚,忍辱精进,表里如一,默默奉献,无怨无悔,表现出老一辈出家人,那种来身心灵深处迸发出的坚如磐石的力量与韧性。 

他始终关心时事,注重学习,关注民生,勤与思考,为国家取得的巨大进步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而欣慰。我的手机里,至今还保留着他身边的一位侍者,在2019年10月1日,庆祝国庆70周年纪念大会时,给他拍摄的一段短视频。画面中的他,凝神静气地坐在方丈室的书桌前,用手机观看天安门广场阅兵的现场直播盛况。当他看到雄壮的天安门城楼,飞扬的五星红旗,广场上整齐的队伍,滚滚的铁流,欢呼的人群,他一定会想到旧中国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也一定会为中华民族当今取得的丰功伟业而心潮澎湃。他的这种家国情怀,既源于他对旧中国积贫积弱、备受欺凌惨痛历史的亲身体验,更来自于他对国家与民族、国家与宗教关系的理解与把握。

    绍云长老时常谨记虚云老和尚的教诲,在匡道持统、安僧兴教、弘法利生、修建道场上,事必躬亲,兢兢业业,以身作则。复兴的丛林都按江西云居山的家风,以禅堂为主,上殿过堂,风雨无阻,直至80多岁时,因一场车祸受伤,才减少上殿做早晚课。那次车祸后,他昏迷了,刚醒来不久,就对侍者说,那时我正念还在,明明了了,没有被意外打失。临终前,他还梦见虚云老和尚与之对话,可见虚老对其影响之深,感情之浓,至死不忘。

作为佛教名人,时常有不少四众弟子前来找他问法,还有请求印证的。绍云长老告诉他们说,我自己没开悟,也没法给你们印证,多看《楞严经》吧。要是有人还不死心,拿出写好的偈颂呈给他,这时他一般是会拿香板招呼的。人们都说香板底下出祖师,真希望挨过长老香板的诸位能成为祖师。



他年轻时,记忆力好,很多经律都能背诵。老年日常课颂是《法华经》,外出时常带着手抄本,有空就温习。当年,虚云老和尚就是看中他年轻有文化,勤于背诵,过目不忘,因此纳为徒弟,悉心培养,不仅让背经律,还做很苦的横担。比如挑粪,老和尚不找别人,专让年轻的绍云去挑。他以前在家没干过这差使,没有经验,常弄得满身脏兮兮、臭烘烘的。有时干完活,晚饭都被吃光了,还得接着去坐养息香,其滋味可想而知。年轻人一般爱抱怨,他也禁不住去问虚云老和尚,为啥专让自己干苦力?老和尚说:“是为了成就你,这是多大的福报呀”。所以,后来绍云长老能建寺安僧,光绍沩仰,端赖虚老的栽培。

在培养后学方面,绍云长老也是不遗余力,尽心而为,倡印出版了《禅宗五经一论》和《沩仰宗风》等书籍。他曾经仿照云居山当年的佛学研究舍,让有文化的徒弟们在会议室一起精读《楞严经》,可惜后因事务繁忙,没能坚持下来。但褒禅寺每天下午的听经时间,常会播放慧律法师讲的《楞严经》,让弟子们反复地熏修。因为《楞严经》是虚云老和尚所特别推崇的。绍云长老常对前来接法的弟子开导说:“接法不仅是接到一张形式的纸,要学习祖师的行持,把法脉传承下去,这是很重大的事情,里面的因果很大。”传法仪式临结尾,他还会专门解释一下虚云老和尚所赞成的佛历算法,比通行的南传算法要早约五百年。

绍云长老说,在云居山时,虚云老和尚就告诉他,要他今后恢复虎丘绍隆禅师的出家道场。后来,果不其然,他接二连三复兴了褒禅寺、二祖寺、佛慧寺和圆通寺,其中佛慧寺就是绍隆禅师的道场。真是不可思议,这一切是机缘巧合,还是冥冥之中早有安排?但恢复道场的辛苦,大概只有他自己才能深切体会到了。

他一生有剃度弟子二百多名,法子千余人,皈依弟子近十万,遍布世界各地。为了延续宗门一枝香,他长年奔波劳顿,为法忘躯。每天养息香之前的开示,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对弟子们说,修就是改,行就是做。修行就是把无始以来的习气毛病改掉,向菩萨学习,以虚老为榜样。他在讲述虚云老和尚的许多故事时,绘声绘色,抑扬顿挫,有时讲到动情处,则感慨万千,引得信众动容落泪。

绍云长老常说:“修慧必须明理,修福莫如惜福。”当年在云居山,他还是小和尚的时候,给虚老当侍者。那时条件艰苦,能吃上红薯就很满足。冬天冷,气温低,一些红薯被冻坏了,一帮小和尚不肯吃坏掉的红薯皮。虚云老和尚看见了,也不讲话,下座后,径直走到有剩红薯皮的桌子前,拿起坏掉的红薯皮就吃掉了。从此,一干小和尚们再没有谁敢浪费粮食了。他在褒禅寺也是惜福怜物,勤俭节约。一件衣服穿了多年,袜子补了又补,一部老人机用了数年,仍不舍得换掉。


他这样做,旨在为弟子们忆传统、做表率。他积极参与社会慈善助学,多次为灾区捐款,给当地民众减忧排难,褒禅寺一度被评为示范单位,曾受到全国政协原主席贾庆林在中南海的亲切接见。当时二人相聊甚欢,忘记了时间。工作人员十分纳闷,说贾主席见部长也没用这么长时间。当聊到虚云老和尚时,贾主席询问绍云长老,电视剧《百年虚云》中的情景都是真实的吗?绍云长老回答,一多半真实,有近一半是艺术加工。

绍云长老圆寂后,四众弟子十分悲痛。他们说,随着时间的流逝,对老和尚的离去更加痛心疾首,倍感惋惜,也更加怀念他的高尚品德和崇高风范。老和尚在世时,我们总觉得有事可以随时随地去请教师父,当时并没感觉到机会难得,所以不知珍惜,现在后悔莫及,悔之晚矣,也于事无补。

“斯人已逝,幽思长存”。绍云长老德高望重,广结善缘,影响深远,社会各界都在不约而同地以各种方式纪念他、怀念他。我在参加完他的荼毗法会后,听含山县华阳开元国际酒店的工作人员说,老和尚是含山的名片,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旅游事业,带来了许多名气福气和实惠,我们都很舍不得他。来自北京某国家机关的一位人士说,绍云长老是当代佛门巨匠,禅门龙象。他匡扶宗门规制,正本澄源,普度众生,慈风远扬,是屈指可数的国宝级当代高僧。他为中国佛教的传承发扬和走向世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其影响力和现实意义,会随着时间的延伸而愈加广泛和深远。有关部门应该从现在起,开始组织人员收集整理抢救挖掘他的有关资料,着手建立纪念堂等工作,宜早不宜迟。现在不抓紧,将来会被动。


有人在绍云长老离世的一个月后,制作配音短视频怀念他,解说词是这样写的:“人海茫茫,世事沧桑。转眼间,绍云长老离开我们一个月了。这短短30个昼夜,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一道闪电,瞬间而逝,然而对我们来说,却是那么漫长、那么悲痛、那么不舍……今生有缘,我们能与绍云长老相识相知。我在想,为什么他的离去,能让我们这么魂牵梦萦、肝肠寸断,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绍隆佛种,一片禅心昭日月。云水生涯,万古宗门印河山。是他道心如磐的信仰、历经磨难的经历、满腔慈悲的情怀、博学多通的学养,还是他不屈不挠的意志、儒雅高贵的气质、慈眉善目的面容、玉树临风的风度,抑或是睿智深邃的思想,隐忍内敛的特质、乐善好施的爱心,如沐春风的气场……一个人能把这些美好的精神品德和学识融于一体,每当想起他,我们就觉得很美好,很温暖,很自豪。他的离去,怎能不让人追忆与怀念,又怎能不让人惋惜与不舍?”

有一种缘份,从不曾忘记。你一盏青灯,一方木鱼,几册经卷,禅坐蒲团,潜心修行,淡泊宁静。伴随着晨晖夕暮,始终守护在我心里。千山万水,隔不断长久的思念;阴阳两界,隔不断永远的情意。就像歌曲《隔世的思念》中所唱的:“那一天那一眼和你遇见,你就成了我永远的牵绊。虽然我们相隔那么遥远,所有的感觉是那么的香甜。这一生这一世不需要誓言,你已经深深烙印在我心间。”

(亦文)

(责任编辑:勉淳)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