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敦煌观音讲唱文学的宣教特色

文章信息

作者:释大参

内容简介

敦煌二篇《观音经讲经文》的发现,说明五代敦煌地区的僧人也从中原内地引进《观音经讲经文》,并以文学感染力的说唱艺行术形式和生动活泼的譬喻及戏剧情节,充分发挥《观音经》的核心旨趣,吸引各阶层皆乐于听经闻法,不仅成功地传播《观音经》的教义,也加速了观音信仰的普及。其讲文的宣教特色共有四个方面:

一, 建立学佛正知见。讲唱文分别从教导佛教基本伦理与匡正佛教乱象两方面来宣教。由于《观音经》的“俗讲”是一种对广大信众的通俗弘法,宣讲者除了传播观音菩萨慈悲救度思想外,同时会教导听经信众,使其了解佛教中僧俗相处的人我份际及如何成为一个端正的在家居士;另外为了护念信众的法身慧命,也会批判当时佛教乱象,适时地为信众解除人生的困惑及彰显佛教的特胜。

二,宣扬众生本具佛性思想。讲唱文本分别以“鹰喻人”、“沼中莲香”、“吃胡饼”的故事,说明众生“皆有佛性”、“佛性不增不减”以及“闻法开显真如”的佛性思想。由此体现了竺道生所据《涅槃经》《法华经》中“众生皆能成佛”的观点,在佛教界僧侣长期辩证后,经由化俗法师们的努力传播,已经普遍为各阶层所接受,甚至从中原传播到敦煌地区。

三,阐扬三身的救度原理。讲经文把观音视为古佛再来,并以“三身”来解释《普门品》中的“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可知其作者具有广泛佛学常识,也颇熟悉窥基大师各种注释的僧人,因他善巧地吸取窥基大师各种注释的“三身思想”并将观音菩萨的“化身”新立“随类化身”一项,使得讲经文更具有叙事性与引人入胜的戏剧情节。

鼓励信众“乘观音入净土”。《观音经》原本以“一心称名”为主要救度法门,并无求生西方净土的思想,但随着净土思想在唐代迅速地普及各阶层,讲经文作者善巧地将当时佛教强调的“佛性”、“三身”及“净土思想”引入《观音经讲经文》中,淡化了灵验记中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感应色彩,积极启发众生确立自身佛性价值,同时鼓励信众将所有礼拜、供养、称念观世音菩萨等功德“导归西方净土” ,进而开显出等同观音菩萨“法报化三身”的功德。因此,《观音经讲经文》既满足人们向观音寻求灭苦的心理,同时又提供了生命终极关怀的需求。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