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慧光与少林寺

慧光(469-538年),姓杨氏,定州长卢(即今河北保定县)人。依《续高僧传·佛陀传》,慧光十二岁时(481年),遇见佛陀禅师(即勒那摩提),“时又入洛将度有缘,沙门慧光年立十二,在天门街并栏上,反蹋蹀堶,一连五百。众人喧竞异而观之,佛陀因见惟曰:此小儿世戏有工,道业亦应无昧,意欲引度,权以杖打头,声响清彻。既善声论,知堪法器。乃问:‘能出家不?’光曰:‘固其本怀耳。’遂度之。”

《慧光传》说:“年十三,随父人洛。四月八日,往佛陀禅师所,从受三皈。陀异其眼光外射如焰,深惟必有奇操也。”道宣生前数次对《续高僧传》进行改稿,因此依不同的咨料来源进行编写传记。勒那摩提在太和十八年(494年)十月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两年后(496年),少林寺建成,居少林寺修禅。

慧光在勒那摩提门下,学习经论,能够“旁通博义,穷诸幽理”;而且能够神形并貌地为人讲说,“辞既清靡,理亦高华”,因此有“圣沙弥”之称。慧光“雅量弘方,不拘小节”,能够不被毁誉所动;所受利养能够用来布施,勒那摩提对慧光非常赏识,称为“大士之行”“非常人”。

勒那摩提深知戒律对一位僧人的重要性,“若受大戒,宜先听律;律是慧基,非智不奉。”因此,开始为他教授戒律。5世纪初期,《四分律》在中国传译之后,道宣说:“自初开律释,师号法聪。元魏孝文,北台杨绪,口以传授,时所荣之。沙门道覆,即绍聪绪,赞疏六卷。但是长科,至于义举,未闻于世。”

法聪在孝文帝时,在恒安北台石窟寺开讲《四分律》。当时佛教界的说法,“于时世尚《僧祗》,而能间行《四分》”,戒体依《僧祗律》,践行则依《四分律》。为了调整这种矛盾,法聪向道覆口授《四分律疏》的纲要,道覆把它记录成《四分律疏》六卷,即“但是长科,至于义举,未闻于世”。当时,勒那摩提亦在北台修禅,于是让慧光去向道覆学习,慧光因此有机会接触《四分律疏》,而且所学“惟据口传”。

北魏太和廿年(496年),少林寺建成,慧光可能随其师勒那摩提,亦居住在少林寺。太和廿二年(498年),慧光三十岁,慧光在勒那摩提门下,在禅修、戒律方面的学习逐渐有进步。依《大法师行记碑》,勒那摩提将《十地经论》口授给慧光,意味着地论学派的传承开始创立。同时,慧光离开勒那摩提,开始了他的参学时代。

慧光先回定州受具足戒,“博听律部,随文奉行”,可能是以《僧祗律》为主,这是受当时佛教界的风气影响所致。四年后,开始讲《僧祗律》。同时,向道辩参学经论,“听说之美,声扬赵都”。《续高僧传·道辩传》说:“释道辩,姓田氏,范阳人……天性疏朗,才术高世。虽曰耳聋,及对孝文,不爽帝旨。由是荣观显美,远近钦兹。剖定邪正,开释封滞,是所长也。初住北台,后随南迁,道光河洛。……但注《维摩》《胜鬘》《金刚般若》《小乘义章》六卷、《大乘义》五十章及《申玄照》等行世。”

魏收《魏书·释老志》记载孝文帝所尊崇的高僧中,道辩便是其中之一。道辩亦是随孝文帝迁到洛阳,因此慧光在勒那摩提门下,便知晓道辩的义理水平,擅长“剖定邪正,开释封滞”,曾焚伪经《大法尊王经》。道辩可能到洛阳后,又去赵都(即今河北邯郸),所以慧光前往参学。

其时慧光大约已经有十六、七岁,入洛阳,学习各种语言文字,“南北音字,通贯幽微”。经过几年的参学,慧光的知识文章大有进步,“乃方事纸笔,缀述所闻,兼以意量,会互销释”。勒那摩提来华的本意,在于修禅与传播禅法,因此在孝文帝时代,他是以定业为中心。所以,勒那摩提对慧光说:“吾之度子,望传果向于心耳,何乃区区方事世语乎。今观神器已成,可为高明法师矣。道务非子分也,如何自累?”

勒那摩提对慧光的学问、性格,表现出可惜的心情。但是,勒那摩提来华之后,受到当时皇室的敬重,同时亦翻译经论。而且,他精通《华严经》,曾为北魏宣武帝讲授《华严经》。这样,慧光同时帮助勒那摩提从事翻译,一方面亦随其学习《十地经论》《华严经》等,于是地论学派南道系的思想得到传承。

(责任编辑:)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