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慧光与少林寺

《十地经论》的翻译,慧光应该是一直参与其中,因此他与菩提流支素有往来。《洛阳伽蓝记》卷四“永明寺”条说:“寺西有宜牛里,里内有陈留王景皓、侍中安定公胡元吉等二宅。景皓者,河内刺史陈留庄王祚之子。……京师大德超、光、延、荣四法师,三藏胡沙门菩提流支等,咸预其席。”在北魏洛阳时代,慧光与菩提流支,都是声誉极高的名僧。

菩提流支曾任沙门统,永熙二年(533年)时,慧光任沙门都,而且慧光一直参与菩提流支译场。可见,慧光在勒那摩提去世后,仍然限随菩提流支学习新译的经论。

北魏末年,政局非常混乱。武泰元年(528年)三月二十五日,北魏孝明帝为母胡太后所毒死,无子,胡太后择孝明帝堂侄、三岁小儿元钊为帝。四月,尔朱荣以此为借口,杀害胡太后。永安三年(530年),尔朱荣自晋阳入朝洛阳,魏孝庄帝子攸乘荣入宫朝见之际,伏兵诛荣。荣从子尔朱兆等起兵为荣复仇,攻陷洛阳,杀魏孝庄帝,改立元恭为帝。慧光当时可能任沙门都,僧令任沙门统。尔朱世隆为了筹措北伐的军费,向僧尼课征税金,慧光不顾当时向世隆谏言必处斩的布告,以偿官的职责,毅然向世隆抗议,从而得免僧尼的征税。

永熙三年(534年)二月三日,沙门统僧令卒。十月,高欢拥立年仅十一岁的元善见为帝,即东魏孝静帝,而且迁都邺城。同时,洛阳佛教移植至邺城,从而使邺城佛教出现全盛的状态。慧光随迁人邺城,住在大觉寺,而且转为沙门统,俗称“光统”。慧光深受当时名贤司徒高傲曹、仆射高隆之、司马令狐子儒的尊崇,成为东魏佛教的领袖人物。

菩提流支亦随迁入邺城,政局的变动,可能带来各自的地位升降。而且,由于思想的差异,慧光与菩提流支在晚年可能出现一些纠纷。如道场(即道宠)本在慧光门下学习,后来又从菩提流支学习,而且与菩提流支之间产生纠葛。尤其是慧光与道场之间,更是由于《十地经论》等如来藏思想与《大智度论》空观思想的矛盾。而且,道场接受尼僧为檀越,发动当时社会名流支持自己,这种世俗化的做法,亦会遭到慧光的批判,导致二人矛盾的尖锐,形成对立。

少林寺传授三坛大戒期间,新戒过《四分律》

慧光受到勒那摩提、道辩、道覆、菩提流支等教导,因此成为地论学派南道系与四分律宗的创宗者。道宣说:“自此《地论》流传,命章开释;四分一部,草创基兹。”慧光注释《华严》《涅槃》《维摩》《十地经论》《地持论》《胜鬘经》《遗教经》《温室经》《仁王般若》等经论;在戒律方面,造《四分律疏》百二十纸,而且删定《羯磨戒本》,成为佛教界通行的诵本。道宣强调慧光“文存风骨,颇略文章,故千载仰其清规,众师奉为宗辖”,著《玄宗论》《大乘义律》《大乘义章》《仁王七诫》《僧制十八条》,为地论学派南道系在思想与僧团规范上,提供了发展的基础。

彗光在邺城共生活了五年,他的大部分弟子都集中在邺城,人才的集中、思想体系的完备、优良的社会政治环境,因此为南道系的创立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元象元年(538年)慧光圆寂于邺城大觉寺,寿命七十岁。

道宣评价慧光:“自光立志贞静,坚存戒业,动止安详,衣裳附帖。昼夜存道,财无盈尺之贮。涤除便秽,誓以报尽为期。偏重行宗,四仪无妄。其法洁己独立,七众深崇其操。自正道东指,弘匠于世。”

慧光少年出家后,有幸得到良师教导,而且与诸贤交友,最后荣任沙门统;既得益于自身的资质,又是时代所赋予的。

慧光门下弟子众多,如法上、僧范、道凭、昙衍、道慎、昙遵、慧顺、灵询、僧达、安廪、道云、道晖等,其传承分为地论学派南道系与四分律宗两种。灵裕曾著《光师弟子十德记》,该书今不存。慧光在少林寺的时代,法上、道凭、安廪等均受学于他。

法上(495-580年),俗姓刘,河南朝歌人。九岁读《涅槃经》,生出尘之志,十二岁投道药出家为僧。尝游相州,并至洛阳求道。以神气高爽,通晓词论,被称为“圣沙弥”。于林虑山胡山寺学《维摩经》《法华经》,后入洛阳,讲《法华》,酬抗疑难无所凝滞,众咸归服。同时,在慧光门下受具足戒,曾在少林寺听慧光讲学,然后还漳岸修道。应众请讲说《十地》《地持》《楞伽》《涅槃》等,并各撰其文疏,当时人称“京师极望,道场法上”。法上四十岁时,游化怀卫,依魏大将军高澄的奏请而入邺都。高澄是高欢的长子,天平三年(536年)二月,高澄入邺,入辅朝政。于是,法上便有机会掌理僧录。

道凭(488-559年),俗姓韩,平恩(山东丘县)人。十二岁出家,研习《维摩经》《涅槃经》《成实论》等,复入少林寺修禅。后从慧光律师受学《四分律》,随侍十年。辞别慧光后,从事于讲说《十地经论》《涅槃经》《华严经》《四分律》等。

安廪(507-583年),俗姓秦。早年性好老庄,通达经史。二十五岁出家,于司州光融寺容公学习诸经论。后来至少林寺听慧光讲《十地经论》,而且学习禅法。安廪在北魏共有十二年,讲《四分律》近二十遍,弘扬大乘经论。梁泰清元年(547年)到达建业,应梁武帝的邀请,住天安寺,讲《华严经》。后又为陈朝诸帝所尊崇,常入内殿讲经,敕命住耆阇寺。

(本文节选自《少林寺与地论学派》一文。作者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隆慈)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