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大念住经》解读二—— 何为 “ 正念 ” ?

过去法已经灭去了,未来法还没有发生。我们永远都只能觉知到此时此刻正在发生什么。有的人说:我一直被过去所困扰——但其实要知道,真困扰自己的,不是过去本身,而是自己对过去的记忆,对浮现出来的过去场景的评判。就像你在看一部电影,这部电影演的是你的过去,困扰你的是这部电影,而不是真正的过去。其实我们都是被心里的那部戏、一遍一遍上演的那些影象,被我们的质疑、评判所控制。

如果我们非常坚定的意识到,过去真的已经灭去了,非常坚定的连接到此时此刻,知道“为过去所痛苦”,其实是为回忆和评判所困扰,那感觉就会变得很不一样。同样,我们为将来焦虑,如果坚定的意识到将来还没有来,带给我们焦虑的是此时此刻对将来的预想和猜测,那也会让我们拥有更大的心灵空间。

此时此刻所发生的身心现象很多,在佛教里面会把它们归纳为四大类——身、受、心、法。

当我们想要觉察此时此刻所发生的身心现象,就会发现要觉察的太多了。大家坐在这里,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看PPT,耳朵里听到声音,腿还在疼,头脑中可能还在不断的思考,在评判对不对、好不好、怎么样?发生了很多很多,这个时候我们就会觉得很乱,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觉察?

记得我们在缅甸禅修中心禅修的时候,当时很多家庭会全家集体住到禅修中心参学。我印象非常深的是,有一个家庭,他家的岳母老太太也跟着一起去了,年龄很大了。第一周,禅师就问她说:你修的怎么样?你能觉知到吗?她说:我什么都没觉知到,因为我不知道怎么觉知。你每天都在教我们“觉知、觉知”,但是我坐在那里,不知道觉知的目标是什么。随着她每天晚上听开示、不断的学习,她渐渐知道了什么是觉知。然后到了第二周,禅师又问她:这周你的觉知怎么样?老太太说:还是没法禅修!禅师就问:为什么?回答说:“因为目标太多了!我看到,听到,还感受到各种念头、思想、情绪,都向我涌过来,所以我没法觉知。”这时候她进入这个新的困扰。其实这些都是初学者非常常见的困扰。

为了帮助大家觉知,在佛教的里面,会把身心现象归为四大类,帮助大家分门别类的整理。

1

身念处

第一类就是身念处,内容包括呼吸、姿态等等。比如说大家此刻坐在这里,当你觉察自己坐着,对坐姿的觉知也是一种正念,不一定都是观呼吸的。你累了,躺在床上,那也是你的卧姿,可以标明“躺着,躺着,躺着”,觉知身体躺着。走路,可以标明“走、走、走”,觉知在走路。站在那里,你就觉知“站着、站着、站着”。除了身体的呼吸、姿态、动作之外,还包括对身体本身的觉察,它包括了32身分、四界(地水火风)和尸体腐化的九个过程。所以身念处是对身体的全面洞察,呼吸、四威仪、身体动作是身体的现象,后面三个修法(32身分、地水火风四界、和尸体的九个过程)是身体的本质。

2

受念处

然后第二个层面是感受。感受包括了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大家坐在这里腿痛、腰酸、疲劳,就是苦受。在寺院听撞钟,感受到环境很清净,体验到喜悦,这些就属于乐受。还有不苦不乐受。但是除此之外,佛教的受念处,还包括我们对这些感受的不同反应,就是有执取的没有执取的。有时候你的腿微微有点痛,其实心里还是宁静的,你知道腿在疼,但是并不受打扰,仍然稳稳的坐着,听课也好,观呼吸也好,你的心非常平静。这个时候你所觉知到的苦受,被称作无执取的苦受,你对它不执著,无执取。但当腿痛继续加剧的时候,你受不了了,就浑身发紧,觉得“怎么还不结束,我受不了了!” 这时候,所体验的这种苦受就是有执取的苦受,因为它抓住了你的心,让你的心波动。


当你听到撞钟,看到寺院的清净,感觉很舒服,身和心都很愉悦,但是你仍然是很宁静地对待这种愉悦,这个时候你体验的乐受是无执取的乐受。但也有人可能变得兴奋:“哇!好快乐,好开心”,咔咔咔拍照分享,然后就想要更多,“我要能一辈子这样就好了”等等,这个时候其实你已经开始抓住这个乐受,又开始担忧禅修营结束了怎么办?要离开了,你又觉得悲伤失落。这个时候的乐受是有执取的,它抓住你的心,你的心被波动。


所以在佛教的受念处里,我们会观察这六种:有执取的苦受;无执取的苦受;有执取的乐受;无执取的乐受;还有两种不苦不乐受。不苦不乐,这里面就是平静,但是可能你对你的平静也是有执着的,也可能你不执着。所以总共有六种受会被我们体验到、觉知到。

3

心念处

心念处包括我们的各种心境:是放松的还是紧张的?是狭小的还是广大的?心是接纳的还是在抗拒的?等等。你的情绪:是渴望、愤怒、平静……等等。这些是第三类。

4

法念处

第四类是一切法——法念处,包括了看到、听到、闻到、尝到、触到、想到——就是我们的六根门所对应的一切法。比如大家听到我的声音,你们不光听到我说话的内容,同时你们还听到我声音的特质——这位法师说话的声音可能跟那位法师不一样。你对声音的觉知,闻到气味,尝到食物,看到我的PPT,这些都属于法念处。接触到那个坐垫,是硬的、软的等等,这都是法念处。

四念处总结: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身念处有六大类的修法:呼吸、威仪、动作三个是现象,后三个是身体的本质。受念处有六种,有执取和无执取。心念处,普通的心理会有四对八种:有贪、无贪;有嗔、无嗔;有痴、无痴;蜷缩(昏沉)、散乱。超常的心理也有四对八种:广大、狭小;可超越、不可超越;有定、无定;未解脱、已解脱。

随着你的修行的加深,你会体验到更多的广大心,比如说慈心:愿一切众生快乐,这是一个非常广大的心。“可超越、不可超越”:四禅是各种禅定中非常优质的顶峰。后面的四种无色定,它的品质跟四禅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更微细。四禅被认为是禅定的一个顶峰。如果你是证到初禅、二禅、三禅,那么这个是可超越的心;证到四禅跟四无色定,就是不可超越的心。“有定、无定”:你的心是有定的还是没有定的,除了四禅之外,可能还有欲界定,近分定,或者是没有得定。最后是“未解脱或已解脱”:你知道你开悟解脱了,你也知道你可能还没有解脱。所以说心念处包括了八对十六种心理状态,可以被体验到。

法念处的主要内容,我们刚才讲过六处,眼耳鼻舌身意,这个是六入处。还有五盖、五蕴、七觉支和四圣谛。这四种就是在禅修的过程中,我们所会发生的全部现象,直到我们开悟。从一开始充满了五盖,昏沉、散乱、烦躁、一会儿贪一会儿嗔开始,到最后证得无我的智慧的全过程。

实际上四念处涵盖了我们所有的生命内容和现象,所有内容最终都要被我们的觉性所笼罩,大家就能明白为什么佛陀这么重视它。大家能够来修习正念,能够学习这样一个系列的方法——它不是一个方法,它是一个体系,所以我非常的随喜大家,大家也要随喜你们自己,是不是?

所谓“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这是挺不容易的,这一套教法非常的幽深,是佛教跟其他宗教非常根本的区别。禅定其他宗教都能修,但是四念处是佛教所独有的。(未完待续)

录音整理 | 法汇    排版 | 智畅

图片 | 网络部摄影组

本讲座录音网址:戒幢法雨音频合集

https://www.jcedu.org/202309/28586.html

(责任编辑:印月)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