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正文

《大念住经》解读三—— 保持 “ 觉观 ” 的状态

《大念住经》解读(一)—— 保持 “ 觉观 ” 的状态 3

二、保持“觉观”的状态

《大念住经》解读

比如说你知道自己有点不舒服,但是你不敢去看这个不舒服是什么,你的心有点躲着它,那么你就不能够深入理解你的痛苦的本质。

第二,保持一种“觉观”的状态。“觉观”是什么?——它不是去思考,不是去推理,它是用心去体会,是直接的“知道”。所以在觉察的时候,要有一种“旁观者”姿态,有一点点像旁观者,抽离那么一点点,这样更有利于用中立的态度来觉察。因为当我们去观察对象的时候,很有可能这个对象是有力量的,比如强烈的苦受或乐受,对我们的心有冲击。所以,当我们用正念去觉知的时候,要不被它们所吞没,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觉知心离开这个对象太远,比如说你知道自己有点不舒服,但是你不敢去看这个不舒服是什么,你的心有点躲着它,那么你就不能够深入理解你的痛苦的本质。但是太近了就会掉进去——你打开你的心去看着你的痛苦,突然被那种巨大的悲伤或者震动所吞没,导致引发强烈的情绪波动。

这个时候对于初学者来说怎么觉察呢?一般来说有两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非常好的去觉知。第一种,可以用标明的技术。

《大念住经》解读(一)—— 保持 “ 觉观 ” 的状态 3

1

标明的技术

马哈希内观经常用这个方法,把觉知的对象用一个简要的词标出来。比如说大家现在坐在这里觉得有点累了,疲劳。在这个时候你很容易就会被自己的疲劳感引发的苦受吞没,瞬间暴发情绪:觉得自己很惨,干嘛要来这里之类的,然后就开始掉眼泪,沉溺在自己的悲伤里。标明的技术就是不让自己掉进去,当你觉知自己的疲惫感的时候,可以轻轻的标明 “感受到,感受到”,意识到这是一个观察到感受的过程。当把它标明的时候,“疲劳感”就变成了自己觉知的一个对象。它是运用这样的方法。

所以一般来说,我们在初学禅修的时候,禅师会要求我们学会标明。比如说你的心开始幻想未来的时候,就要标明“计划,计划”;当你开始回顾过去,标明“回忆,回忆”,意识到自己觉察到一个回忆,而不是又对这个回忆产生了联想和评判“哎呀!我怎么又打妄想了!”

假如有位义工过来,可能对你没有那么尊重,没有对你微笑,你觉得受到了侮辱或者伤害,如果没有学习过正念,可能就会不停的想“他为什么这样做,凭什么?”但这时候如果能觉知到自己的心理活动,就可以标明“评判、评判”,这样我们就又能够从没完没了的评判中脱离出来。意识到自己在分析、评判,这个时候我们又回到了正念。

(责任编辑:)

精彩推荐

热门视频

专题
更多

热门文章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