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分:“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及菩萨众俱。时世尊即入三昧,名广大甚深。尔时众中有菩萨摩诃萨名观自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即时舍利弗,承佛威力,合掌恭敬,白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欲学甚深般若波罗密多行者,云何修行?’尔时观自在菩萨告尊者舍利弗言……”
流通分:“如是说已,即时世尊从广大甚深三摩地起,赞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甚深般若波罗密多行,应如是行。一切如来亦皆随喜。’寿命具足舍利子,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及诸眷属、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一切世间,皆大欢喜,宣赞佛旨。”
被删掉了的序分都有一百多字,流通分也有不少的字数。删掉了前后这两部分经文后,整部心经就显得非常简洁,朗朗上口,持诵非常方便,起到突出重点的作用。对于这两部分,这里只是简单地读诵一遍,大家了解一下内容,不具体详讲。
三、玄奘大师获得《心经》梵文本的神奇经历
玄奘大师获得《心经》梵文本的因缘非常殊胜。实际也是因为他的因缘,《心经》得以在我们中国广为流传。所以对此殊胜因缘,我们应该有个大概的了解。
唐朝初年,玄奘大师很小时就出家修行,他天生聪慧,饱读经书,成年后成为很有名的一个大法师,深得唐太宗敬重。但大师对当时一些经典的翻译感到不大如意,翻译成中文的经典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他有很多的疑惑,所以,他发愿,一定要到印度找到原本来对照,重新翻译,还要找一些新的佛经翻译过来。
但唐太宗对他非常爱护,不愿他冒大的风险去印度求经,就禁止他出去,不给他出国。大师为了取经的宏愿,就冒着违抗禁令的风险出国了,一路上历尽艰辛。我们去看《大唐西域记》就知道,当时跟大师西行的随行众,开始时有三百多人,然而回来的时候,因病死的、离开的,走的已经差不多了,可见取经一路上是非常艰险困苦,九死一生。
玄奘大师在西行取经途中,走到一个陌生地方,路过一个破庙,听到里面有人在痛苦地呻吟。原来里面躺着一个西域僧人,这个僧人全身长满癞一样的皮肤病,皮肤发炎化脓,很难看,又脏又臭,极其痛苦地在那呻吟。虽然玄奘大师深知去西天路途遥远、凶吉未卜,但看到这个僧人很可怜,他慈悲心切,就停下来帮助照料这个病僧,在他的悉心照顾下,这个僧人的病情得到控制,不久就恢复起来。玄奘大师要告辞继续赶路西行,病僧非常感激他的救命之恩,就送他一本梵文的《心经》(未译的),教他诵熟,并叮嘱他一定要好好持诵,说这个经将来能令他逢凶化吉,碰到危险时就好好持诵,会对他很有帮助。
大师非常相信,把经文背得滚瓜烂熟,以后一路上都持诵《心经》,每每遇到凶险都能化险为夷。
有一天,他到达西域的某个地方,当地有个奇特的风俗,每年祭奠当地的河神,除了用好酒、牲畜外,还要抓一个活人,把活人扔到河里祭神。当时,被指定祭河神的人正在痛苦地跟家亲眷属生离死别之际,他们看到玄奘大师过来了,欺负他是外地人,于是把他绑起来,要将他扔到河里祭祀。大师被绑住对他们说,你们要拿我祭神,我也没办法,但是在送去祭神之前我有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