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rán]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
这就开始算命了。但这里你要注意:为什么袁了凡会去到慈云寺?他为什么不是在其它地方玩耍?跟大家讲,所有的富贵,命中注定啊。
我们后面讲谦德之孝,孔子的父亲要纳妾,妾就是孔子的妈妈。孔子的外公就历数孔子这一脉往上追,往上一追看到了孔子家族以前很显赫,他们是商朝的贵族遗民,就是遗留下来贵族。商朝被周朝给灭了嘛,孔子是周朝时期的,他们原来都是姬姓,跟商纣王是一个姓的;后来封在宋国,现在河南商丘。河南商丘是商朝遗留下来的贵族的聚集地。历数孔子的祖先后,就知道这一脉将来一定有兴旺者,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孔子他爸,就生了孔子。
我跟大家讲这个,不是开玩笑。你去看很多族谱,就是很多近代的、或者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你去看他的族谱,他们在以前都出现过伟大的人物。
这就是所谓的频率,你的频率决定你出生在哪一个家庭。
就是袁了凡也一样,在古代读书是不容易的。比如说像我爷爷,我刚才发的那个照片,那个小山村,这才几十年。我爷爷就是个文盲,不认识字。在新中国解放之前,中国的文盲大概8%。
袁了凡在400多年前,他有条件去学文、学医,而不是种地,说明他父亲还是比较殷实的,他家里条件是不错的,他家里条件可以让他读书,书香门第。虽然他没讲他祖上是做什么的,但是这一定意味着他们家,比如说他爷爷或者他曾祖父、高祖父,可能也是读书人,可能还做过官,可能至少是个行善积德的人,所以才有了后来的袁了凡。
我后面会讲,你不要光说我孩子考大学怎么怎么样。你祖上有德吗?你祖上没德,孩子考大学他也考不好。所以,别光怪孩子,先看看你自己。
后来,袁了凡被算命。他为什么没有去颓废,为什么没有去作恶,他反而是一心向善?因为他内在的这个东西,这是根深蒂固的,他本身就不会成为一个十恶不赦的人。所以,他去庙里可能上香,可能去朝拜,然后遇到了孔先生,“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
看好啊,是袁了凡主动给孔先生打招呼的。不是孔先生说,诶,小伙子,你过来,你到我这儿来。是袁了凡先跟孔先生敬礼。我们说贵人,这就遇到贵人了,改变他命运的人。袁了凡敬礼之,这是他内在有恭敬之心。
也就是孟子说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你没有恭敬之心,你怎么可能对这样一位老者去敬礼之呢?现在很多年轻人不让座,见到年纪长的人爱答不理的,其实有时候可能你就错过了贵人。
比如说我们很多同学,你在生活中也会碰到一些人,如果这个人可能比较热情,或者说跟你比较谈得来,你可能就会跟他讲阳明心学、了凡四训;可能他一听说,那我了解一下,他可能就改命了;但很多人呢,他对你爱答不理,他对你是傲慢,他看不起你,他对你是不屑一顾。如果袁了凡是这样,孔先生不会追着他屁股后面。
所以,改命都是命中注定的。你能学阳明心学也是命中注定的。
然后孔先生就告诉他说,“子仕路中人也”,你是读书做官的。
仕路,可不是一个读书人,而是你是有功名的,这个很重要啊。如果他只告诉袁了凡,你是一个读书人,那如果一辈子是个童生呢?一辈子是个秀才呢?或者说一辈子靠着读书不能养活自己呢?袁了凡也不会感兴趣。
仕路中人,就是袁了凡会在官场有一定的作为;不管多大,就是当个公务员,也有动力了。你告诉他,你将来一定是公务员;你说他有没有动力,他就有了嘛。
而且更关键的是,“明年即进学”。听好了,明年你就考中秀才。袁了凡现在啥也不是,童生都不是,还没参加任何一个考试,就告诉你,明年你就考中秀才。厉害吧!
好比说,现在如果你碰到一个人,他读高一,不想学习了,厌学。孔先生告诉他,小伙子呀,你怎么不学习呢,你现在读高一,你高考一定是985。你说他还没动力吗?他不想学习不就是不知道,他后面能考上985嘛。他觉得,我也考不上985,也没啥意思,还这么累;但如果你告诉他,你只要随便一学,只要参加你就能考中,而且是985,那他的动力就来了。
所以“何不读书?”这是第一个,只要你今年学,明年考,就是秀才。孔乙己一辈子没考中,袁了凡一年就考中,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