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
这个算命算的准吧。孔先生为袁了凡算县考童生。县太爷举办的考试,考中的叫童生。他不但说袁了凡能考中,更关键的是连名次都告诉你,你是县考14名。果然一考14名。
府考是县考通过了再到市里去考,市里考71名,袁了凡还能考中。他具备童生的资格了,县考和府考两个童生都符合了,你就可以考秀才,就是提学考,也叫院士。这个考中就是秀才,就有了初步的功名。我们一般都说秀才、举人、进士,其实前面还有童生,举人之后还有贡士,贡士之后才是进士,但一般分为三大类:秀才、举人、进士。
袁了凡一年就考中秀才了。孔乙己一辈子没考中。范进从中秀才到中举人都已经是50多岁了。而袁了凡16岁遇到孔先生,17岁中秀才。
这就是你命里有啊。袁了凡是学习很好吗?他就学一年。他比别人聪明吗?他学习很努力吗?比如说孔乙己,《四书集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四书五经就那么多,翻也翻烂了,读几十年也考不过你一个读一年的。所以后面他会讲:中不中全要命。
今天,如果有学生要考大学、考研究生、考博士,是否考中不是取决于你的学习有多好,中不中全要命。
中不中,首先是你祖上有没有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周易》你一个人积德,不是说光影响你自己,还会影响你的子子孙孙。多余的你用不完的,给谁?给子孙。
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如果你祖上无德,你这一辈子可能也会受很大影响。恶,不好的东西,你也遭受不完。你说我这辈子已经够苦了,对不起,这个苦你还没承受完,给谁?给你的子子孙孙。
其次,你自己改命。你懂了之后,我祖上怎么样我不管了,我从我自己改起。如果你是做父母的,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一个好的功名,你别老盯着他学习,你先盯着你的德,你有没有德。
所以,袁了凡一年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