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佛学
当前位置:佛学首页 > 学术观点 > 教义新诠 > 正文

做佛法的追梦者

佛教历史长卷里,有一位高僧为了探寻佛法真谛,孤身踏上了漫漫的西行长路。他便是伟大的玄奘大师——一位集佛经翻译家、卓越旅行家与深邃思想家于一身的僧人。唐朝初年,时局尚不稳定,朝廷严禁私人越境。玄奘大师请命西行并未获恩准,但大师毅然选择潜行出境。此行,他不仅要克服严寒酷暑与险峻地形,更需时刻警惕官府的缉捕。如此步步惊心的处境,对玄奘大师而言堪称巨大考验。然而,他心中毫无退意,反而立下重誓:“宁可西行一步而亡,绝不东归半步偷生”。相较之下,吾辈日常所遇之困顿,实在难与大师直面西行万难的决绝相提并论……当玄奘大师踏入八百里流沙(即莫贺延碛)时,极端气候成为致命威胁。白天热浪灼人似火,入夜寒风凛冽如刀,气候诡谲莫测。四野黄沙莽莽,天空不见飞鸟,地上绝无走兽,更无寸草可生。玄奘孑然一身,滴水未进地跋涉了四夜五日,最终因体力不支几近丧命于沙漠之中。然而,大师凭借心中的无上愿力与坚忍卓绝之志,竟奇迹般走出了这片死亡绝域。作为一位来自异国的求法者,玄奘在天竺面临着语言与跨文化的巨大鸿沟。凭借超凡智慧与勤勉不辍,玄奘大师很快就掌握了梵语,并深刻把握了当地的文化精髓与宗教脉络。大师抵达印度那烂陀寺后,埋首经论。师从戒贤论师学习《瑜伽师地论》等论五年有余,后随胜军论师学习唯识两年。期间还游历参学,遍访天竺诸国,与各地高僧大德交锋论道,其声名遂在天竺渐次远扬。

及至归国之后,大师也没有片刻休息,而是鞠躬尽瘁于译场。师长总是强调初发心的重要性,我想大师心中的那个“远绍如来,近光遗法”的发心,应该早已深深融入了大师身心,化作了鼓舞和支撑他度过每个艰难时刻的坚强信念。十九年间每日“三更眠,五更起”,倾尽全力培育僧才,翻译经典,直至临终前仍口述《大般若经》最后校勘。玄奘大师的译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六年主要以《瑜伽师地论》为中心,译出相关论典;中间十年则主要以《俱舍论》为中心,译出相关论著,并编著《成唯识论》;后四年以《大般若经》为中心。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弘法不止”。作为一名初入佛门的学子,回头看看自己入学一年来所面临的学习和生活上的种种困难,有时真觉得“天要塌了”!然而,和玄奘大师所经历的一切相比,自己所经历的这些又何足道哉!玄奘大师凭借着对佛法的渴望和对真理的追求,穿过茫茫戈壁,翻越崇山峻岭,每一次的跌倒与困难都没有将其打败,反而让他更加坚定。大师一生面对众多世俗诱惑与权力的考验,始终坚守初心,展现了非凡的定力。当他西行至高昌国时,国王麴文泰被大师的博学与德行所折服,极力挽留他留下来担任国师,甚至以遣返唐朝相威逼。然而,玄奘法师不为所动,绝食四日,滴水不进,最终感化了国王,转而供养助力其西行,并与他结为兄弟。在印度曲女城无遮大会上,玄奘大师的辩才让五印度十八国君臣及五千僧众叹服,于是大师被尊称为“大乘天”与“解脱天”。随后,他拒绝了所有的金银供养,仅接受了经典与佛像,坚持东归。贞观十九年,法师回国后,唐太宗对大师的才华赞赏有加,多次劝他还俗辅佐朝政。但玄奘法师均予以婉拒,坚持致力于翻译佛经的事业。在随后的弘法过程中,法师虽然并未隐居避世,却能在皇室、民众、外道等复杂关系中保持超然的态度,以身作则,维护僧团的朴素传统,防止物质享受腐蚀道心。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通过学习玄奘大师的经历,体会到了修学佛法中信念与愿力的重要性。信的力量可以让佛子行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之事,突破自我对于色尘的分别执着。而大愿力可以与信心相续饶益,将菩提之心激发,推动自利利他之行,成为修学佛法、弘法利生必不可少的要素。虽然初学的我们还有很诸多不足,但我们可以以祖师们为榜样,向祖师们学习,做修学佛法的追梦者,在追寻佛法的道路上不断地前行,不断地探索。虽然前路漫漫,困难重重,也从不放弃自己的信念与追求,发大菩提心,次第熏修,为利有情愿成佛!延续大师为法忘躯的精神,让佛法的明灯,照亮人们的心田,让大师精神注入我们的血脉中,为当代社会提供无尽的精神滋养。

(责任编辑:印月)

专题

农历七月十五 佛欢喜日

农历七月十五 佛欢喜日

佛欢喜日、盂兰盆节:农历七月十五又称“佛欢喜日”或“僧自恣日”,是大众夏安居九十日清净守护、实践戒法的圆满之日,所有僧众会将修行体悟向佛陀一一报告,诸佛菩萨见弟子道业有成,感到欣慰和欢喜,安居到此结束。

农历七月十三 大势至菩萨圣诞日

农历七月十三 大势至菩萨圣诞日

2018年8月23日(周四),农历七月十三,恭迎大势至菩萨圣诞日。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者,与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合称为“西方三圣”。

农历六月十九 观音菩萨成道日

农历六月十九 观音菩萨成道日

观音菩萨以大悲救度为主要的德行,但是蕴藏于大悲之后的,乃是无边的大智,所以在中国佛教界最为流行的《般若心经》,即由观世音菩萨所宣讲,所谓:“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即是最好的表现。

农历六月初三 韦驮普萨圣诞

农历六月初三 韦驮普萨圣诞

农历六月初三,是韦驮菩萨圣诞纪念日。韦驮菩萨,又称韦驮天,原是印度婆罗门教的天神,为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后来归化为佛教的护法天神,是佛教中护法金刚力士的代表之一。

关注微信公众号

下载官方APP

中华网佛学频道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金融街园中园
1号院3号楼中华网大厦5层
互动/投稿邮箱:fojiao@china.com
客服电话:1814653242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7610228316
举报邮箱:jubao@china.com
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
关于中华网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版权声明 豁免条款 友情链接 中华网动态
京ICP备18035944号@版权所有 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