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凡夫的心理,对于声色货利,种种符合自己心意的外境,都有贪求之心,而且总是觉得越多越好,没有厌足的时候。当所贪求的境界不能得到之时,内心就生出来一种痛苦的感情,或是觉得匮乏,或是觉得恼恨,能够自制的或许还只是心里觉得痛苦而已,不能自制的则还要或偷或抢,增长出更多的罪恶,而不能够自拔。
可见,贪心即是众生痛苦的一大根源,障碍着众生身心不能安闲自在。贪心不除,则内里存着一颗永无厌足的心,外里执着有一个真实的可爱的境界,纵身口意,造十恶业。对于己物,则一毛不拔;他人钱财,则贪心如海。内贪外求,从苦入苦,无有已时,多求不止,增长罪恶,则生死轮转不息。因有生死,则有无量众苦,贪求无厌,实为众苦之本。
那么,作为凡夫要怎么样才能不被贪心所染,不会为了贪爱的境界而起惑造业呢?
首先即要依照佛所说的如实观照,我们的身命是虚假不实的,贪求无厌只不过增长罪恶而已,不仅不会带来快乐,反而造成无量痛苦。平常我们说“知足常乐”,也就是要我们常念知足,知足正是治贪的根本,既能知足,贪欲也就无从生长了。
正如《佛遗教经》所说:若欲脱诸苦恼,当观知足,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如果对于外境不能看得破,而以为实有,越是富人则愈苦恼,因为心有挂碍、有恐怖故。知足之人,则不挂碍、无有恐怖;无恐怖,即无苦恼。
学习佛法,知道因果的道理,明白多求也是枉然。世间的富贵贫贱,都有其前因后果,绝不是可以勉强或侥幸得来的,今生贫贱,正当自食其力,安分守己,不做非分妄取的行为。
而且,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的,无论是有情世间还是器世间,都是没有恒常的,我人短暂的人生中,什么五欲六尘、什么妻财子禄,都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虚幻不实,没有一样是究竟实在的。修学佛法的人更应该把握道业,安贫守道,切不应冒生死大罪以换荣华富贵,那就未免太愚痴了。
所以,修学菩萨道的人,应当认清这一点,勤修戒定慧三无漏业,才能够超脱这个世间,而证得究竟的涅槃,那才是真正的安乐之处。
贪心是一切苦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