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平清规》中道元时不时的会引用宗赜的《禅苑清规》,由此可见《禅苑清规》对其影响之大。《永平清规》共分六个部分,道元在兴圣寺时,制定《典座教训》,典座就是寺院负责大众饮食之人。在越前大佛寺时制定《辨道法》,这主要是对坐禅程序仪轨作出规定。在大佛寺改称永平寺后,对寺中僧职如:监院或称副寺、维那、直岁、首座、藏主、知客、浴司、侍者等职事的职责、规范作出规定,称《知事清规》。此外,对寺众进餐、比丘对于年长者应有的礼仪、寺中秩序等也作出规定,有《赴粥饭法》、《对大己法》、《众寮清规》等,以上这些清规皆收入《永平清规》中。道元对所制定的这些清规曾说:“从规典礼一则太白(按:天童寺)”这就很明确的说,他所制定的《永平清规》一一都是依太白即天童寺了。
道元所制定的《永平寺清规》,可以说是最早把宋地禅林清规比较完整地运用于日本寺院的日本僧人。《永平寺清规》的制定和实施,这不仅为曹洞宗在日本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同时也使日本禅宗更向宋地禅林寺院的方向发展,并且日趋完善与规范,这无不是道元对日本佛教文化的又一贡献。
(3)对日本寺院建筑的影响
关于寺院的建筑,在宋代输入日本的有所谓天竺式和唐式两种新的样式。所谓天竺式即是具有印度西域佛寺建筑风格的样式。最早将天竺式建筑风格传到日本的是日僧重源。他曾三次渡海赴南宋,在留宋期间学习和掌握了宋代建筑及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经验。回国后就负责重建著名的东大寺大佛殿。在这项重建工程中,他还特地邀请了许多中国工匠前往指导、帮助。通过东大寺的重建,为日本培养了一批建筑技工,也使中国天竺式寺院建筑工艺在日本得到了传播。保存至今的东大寺南大门、山城(今京都)醍醐寺的经藏、播磨(今兵库县)净土寺的净土堂,皆是天竺式建筑。
所谓唐式,又称禅宗式。随着禅宗在中国的盛行,禅对佛教寺院的建筑也予以了深刻的影响,出现了极富禅意的寺院建筑风格,因此称为禅宗式。这种禅宗式建筑又是在继承唐代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的发展,所以又称唐式。宋代,尤其是南宋,禅宗的发展空前繁荣,相应的禅宗寺院也在江南大部分地区蓬勃发展,江浙的五山十刹就是最典型的禅宗式建筑。禅宗式建筑多依七堂伽蓝制的布局而设定,比唐代寺院建筑更标准化、定型化。
最初将禅宗式建筑风格传到日本的是荣西(1141—1215)。荣西在宋朝曾参与营造天台山万年寺三门的两廊、智者大师的塔院,取得很多关于建筑方面的丰富经验,因此在回国后曾模仿宋代的禅宗式建筑风格,修建了博多圣福寺、鐮倉寿福寺、京都建仁寺等。但这些道场也都不是纯粹禅宗式建筑风格,还夹杂有天台、真言二宗的寺院建筑。
继荣西之后,道元回国后创建的寺院兴圣寺、永平寺也是按照宋地特别是天童寺的建筑风格而建,都具备山门、佛殿、法堂、方丈、僧堂、浴室、东司(厕所)等之七堂,极具宋地五山十刹的禅宗式建筑风格。在道元的影响下,其弟子彻通义介,于宋理宗开庆元年(1259)入宋,应其师兄孤云怀奘之命,参“诸方丛林”、学“宋朝风俗”、并传“天童山规矩及大剎丛林现规记录”以兴永平寺而报先师道元。义介先到径山,后入天童,在天童时绘制了天童景德寺之建筑图。景定三年(1262)归国。义介回国之后,果然依所绘制的天童寺之建筑图,重建山门法堂,树立礼仪法式,继怀奘而主永平之法席,创造成就了所谓“永平中兴”。所绘天童寺建筑图就成了创新道元所建慧日永平寺之蓝图。义介除了绘制天童寺之建筑图外,应该是还绘制了南宋江浙以五山十刹为主诸寺院的建筑图,因为义介后来到加贺国(今石川县)开辟大乘寺,在现在的大乘寺就保有义介当年所绘制的《五山十刹图》,此图比较真实的记录了南宋时期江南五山十刹的状况,特别是五山十刹的建筑图案,不仅是研究中国宋代寺院极为珍贵有价值的资料,而且对以永平寺为主的曹洞宗诸寺的修建以及日本鐮倉和京都五山十刹的修建都有着重大的借鉴参考作用。